■金柏泉
游古镇,赏的不是风景,是童年的梦境;吃美食,品的不是味道,是儿时的乐趣。借着儿子的名义,把上面这些好吃好玩的物件各买一些装入行囊,如同把童趣入袋、梦想打包,统统带回家,带回到几十年后的今朝。
总抱憾童趣消逝无处寻,谁知你悄然躲入此中来。
这是一个古镇,离家不远,记不清去过多少次了,三次、五次或七次,但可以确定的是,这肯定不是最后一次。
能称得上水乡古镇的景点,其面貌也许大同小异,唯安昌的“味”,却别有一番特色。满长街或挂于悬空或展于铺面或正在现制的各式各样的“味”,能看得你眼花缭乱,馋得你味蕾蠢动。
酱禽、酱肉、酱肠、酱鱼干,一眼望去,高低错落挂在满街竹竿、树杈上的,净是这些与黄酒联想到一起的下酒绝配。这种酱货其实过年的时候家里也做一些,但总感觉没有眼前这油亮发光、散发着诱人酱香的货来得正宗、好吃,要不是已经错过了用餐时间,真想让店家温一碗同样酱紫色的绍兴老酒,坐在沿河摆放的八仙桌旁,当一回没有穿长衫的孔乙己。
安昌的酱味远近闻名,也有目共睹,但与之孪生的霉味,似乎要低调得多。霉干菜、霉豆腐、霉千张、霉毛豆,四季不断;按季而产的霉笋、霉冬瓜、霉菜梗,便是霉中“时鲜”。这种味道,不像上面那些酱货,几乎人人爱吃;一个霉字,把食客分为两个极端,爱吃的人说是味中极品,趋之若鹜;不爱吃的人说它丑、臭难耐,避之不及。这两类人,通常因地域而分,本地人属于前者,外来客归为后者。仔细想,实际上是口味习惯问题,就算土生土长的当地年轻一代,因从小这东西吃得不多,也有很排斥的。明显的小众化,导致它只能躲在不太显眼的地方,所打的招牌不是它的美味,而是它的特色,吸引游客或多或少带点回去,体验一下古越人的口味特点。
臭是比霉更极端的一种味道,因为霉的不一定臭,臭的肯定是霉的。古人发现这三味,大概也是从鲜、酱、霉、臭这么递进而来。最先是吃新鲜的,现采现吃;为了便于保存,就制作了酱货;制酱失手,发霉了,无意间发明了霉食;霉到发臭时,就有了臭味。这臭味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臭豆腐和臭腌菜。臭腌菜是当年的腌白菜在缸里没有吃完,到第二年春夏之交因气温变暖酵化而成,只能搭配苋菜、南瓜、蒲子之类的新鲜蔬菜油炒或清蒸着吃,季节性短又不能作为随口零食,所以没有普及为大众食物。而臭豆腐则不同,它可以一年四季沿街叫卖,随买随吃;南来北往的游客,只要来到这里,第一感受到的就是它香飘十里的无声广告,知名度高。
按理,这么一种比霉更极端的味道,厌恶的人会更多。然而怪的是,如此具有挑战性的臭东西,居然不分东西南北,人人爱吃。就连我六岁的小儿子,也对去年在这里品尝过的这个美味念念不忘,这次就是他点名要来安昌古镇吃臭豆腐的。
也许是它的臭,其实是一种香,臭到绝处反成香。那股无法抗拒的独特气味像强大的磁场把游客从老远吸引过来。
买一盒子带着一个个小孔的焦黄色臭豆腐,涂一些红灿灿的辣酱在上面。因为对“焦”的想象,此物应该是松脆的口感;入嘴一咬,黄亮的表皮下,露出乳白的内芯,细嫩的触觉颠覆了经验的认知;加上辣酱的挑逗,这一看一品的几秒间,把美食该具有的色、香、味、形、触都体验了一遍。顾不上刚刚出油锅的烫,“哈啦哈啦”地享受着外脆里嫩既香又臭的强烈感官刺激。
能把两对反义词统一到一个小美食中,也只有这越地的臭豆腐了,难怪有人把这个上不了台面的传统小吃作为越地美食最典型的代表。
别以为早先被称之为蛮夷之地的古越,只会品那些稀奇古怪的味道,在孩子的心目中,甜,永远是最美的口感。安昌古镇的甜品,也别有一番风味。它不是那种纯粹的甜,它是一种鲜甜,一种香甜,一种咸甜。又鲜又甜、甜而不腻的是扯白糖;甜带着香,香甜可口的是麻酥糖;甜中有咸,甜且生津的是鸡骨头香糕,还有那一时忘了名字的咸烧饼——看到摊位上摆放的种种小时候的最爱,怎能不想起曾经的童年。
扯白糖让人想起喊着“旧铜烂铁兑糖兑抳线(针线)哉——”的“马山糖”大妈。马山镇的扯白糖最好吃,换扯白糖的“马山糖”大妈最受孩子欢迎。一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孩子们都会急急忙忙跑屋里从母亲的针线篮里找一些碎布来,换得一小粒扯白糖放在嘴里慢慢吮,鲜美极了。鸡骨头香糕让人想起《老虎外婆》的故事,黑暗中假装外婆的老虎吃着“弟弟”的手指对“姐姐”说是“鸡骨头香糕”,“姐姐”机智应对终于虎口脱险,惊险刺激。麻酥糖让人想起曾经用一个小玻璃瓶装入一包灰色的麻酥糖舍不得吃,忍不住了就从瓶里撮一点点放在嘴里品尝,香甜美妙……
酱、霉、臭、甜,概括的是感官上的味道,还有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味道,对孩子来说,或许比吃着甜、闻着香的美食更有诱惑力,那就是睡觉都会将其藏在枕头下的心爱玩具。
旋陀螺、滚铁环、弹弓、火柴枪、玻璃球……都是小时候爱不释手的宝贝。现在的孩子拥有它并不难,但当时,无处买也无钱买,大多只能靠自己动手制作,又苦于没有材料,常常好几天都在冥思如何梦想成真。如此梦寐以求的好东西,突然出现在眼前,且唾手可得,那种埋藏于心底很久的冲动,顿时被激活——好想再痛痛快快地玩一阵子啊!
游古镇,赏的不是风景,是童年的梦境;吃美食,品的不是味道,是儿时的乐趣。借着儿子的名义,把上面这些好吃好玩的物件各买一些装入行囊,如同把童趣入袋、梦想打包,统统带回家,带回到几十年后的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