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2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尘世间

我的大学之路

  ■钱志祥

  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只上过三个月私塾,在上海一家企业任会计的父亲回到家乡度假,他对我说少文化、没文化难以在城里出人头地,如果他能读上三年书,旁边一家大厂也会聘用他。因此你要好好读书,给我们家庭出一个大学生。之后在农村信用社工作的哥哥和没有上过一天学的母亲也常对我说,要咬口志气,像舅舅他们那样做一个有作为的大学生。我记住亲人的教导,小学6 年,我的成绩一直是班上的前一前三。我还通读了哥哥的藏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等古典文学名著。

  我的大学梦很不顺利,小学毕业那一年,刚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这一年的11月,我考上瓜沥中学即今萧山第八中学刚两个月,母亲对我和两个妹妹说:现在吃饱活命是第一大事,你们3 人不能再读书了,回来参加劳动挣工分一起渡过难关。我的大学梦碎了!

  我回到瓜沥公社运东大队第六生产队,生产队里缺个会计,大队领导要我接任。因为这份工作,在10年生产队、大队会计的岗位上,我一直看书看报自学不停。没钱买书,我会步行3公里到瓜沥、靖江街上的新华书店看“白看书”,常常一看就是一天。1970年,我被调到公社广播站任编辑,工作了近10年后又被提拔至县级机关工作。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在浙江招收学生,分配给萧山一个名额,单位领导推荐了我。当时我是又喜又忧,喜的是从小梦想上大学的机会终于来了;忧的是我工资低,两个孩子在上学,而妻子的收入也少,难以独自抚养照顾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亲。这样喜忧并存地过了约一个月,领导又找我谈话了,说我不能去北京读书了,因为招生条件规定学生学历至少在初中以上,我的大学梦又碎了……

  1985年,国家推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一年,杭州大学举办党政干部基础课,萧山的授课地点在县委党校。我欣喜若狂地报了名。老师每个周日给我们上一堂课,其余均靠自学。在第一年考试中,《大学语文》及格,《中共党史》考了个中等,《常用文写作》只考了56分不及格。记得第三年考了三门课程,同时补考《逻辑学》。三门课全部及格,然《逻辑学》只考了56分。《逻辑学》两年不及格,表明我的文化基础太差。我下决心攻克《逻辑学》难关,经过两年的复习,1990年,最后一门课即《逻辑学》终于以61分的成绩险过。6 年的奋斗,我学习考过了12门课。是年6 月30日,我领到了杭州大学、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的大专文凭。至此,我们三兄弟都通过自学获得了大专文凭,是1861年我们高祖迁至萧山北海塘北开垦沙地的第一批大学生。这个学历,在如今连博士生、研究生也不稀奇的年代,是不足道的。但在当时,我们这批连小学也不能好好读的人,可是一件大喜事。

  过去每一年填报干部履历表,在“文化水平”这一栏中,写上“小学”二字,内心总感到自卑。那年底,在又一次填报党政干部履历表中,“文化水平”这一栏上,我自豪地写上“大专”二字。上小学时萌生的大学梦,在35年后终于圆了。

  (作者钱志祥1946年5 月出生,1960年回乡参加农业劳动,曾任生产队(村民小组)、大队(行政村)会计,公社广播站编辑,公社党委委员,县(市)农办副主任。2003年聘任《萧山市志》副主编,现任《萧山组织史》《中共萧山历史》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尘世间~~~
五味子~~~
民间事~~~
醉花阴~~~
尖尖角~~~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两会 要闻
   第03版:两会 要闻
   第04版:两会 视点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湘里坊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教育
我的大学之路
我是一块曲奇
范蠡西施之恋
有奶味儿的水
生活的苦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