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上广早几年就出现的小众职业 萧山也开起了培训班

陪诊师 噱头还是新出路?

课堂学习
学习心肺复苏急救知识
首期培训班结业学员合影

  ■文/摄  记者 朱林飞

  通讯员 张灵娣

  上周,由萧山区家政行业协会组织的首期陪诊师培训班顺利开班,吸引了23名学员参加培训。目前,第二期培训班报名已经结束,很快也将正式开班。该培训班的出现,将一个新型职业——陪诊师推到了人们的面前。

  什么是陪诊师?哪些人群适合作陪诊师?职业陪诊师兴起的原因有哪些?市场前景怎么样?近日,记者蹲点陪诊师培训班,对多名学员和家政行业协会工作人员进行采访,试图探究陪诊师这一新行业受热捧的原因。

  ■学员心声:

  陪诊师工作自由、门槛不高  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据家政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介绍,首期参训学员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来自各个行业,除两位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医护人员外,更多的是零基础的“小白”。目前,陪诊师入门要求不高,时间弹性大,只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都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陪诊师。

  参加培训的学员中,38岁的张婷是第一个报名缴费的。第三天上午的课程内容是如何去医院看病,由一位来自浙静老龄研究院的专家授课。张婷坐在第二排,听课特别认真,还不时做着笔记。“我是跟单位请了假来听课的,协会的老师说今天来授课的专家只上一次课,机会难得,无论如何我都要来听。”原来,张婷在一家幼儿园做保育阿姨,目前已向单位提出辞职,打算做完这个学期就不继续做了。

  在做保育阿姨前,张婷是一位全职妈妈。在这之前,她是一位网约车司机。儿子生下来后,身体素质偏弱,张婷便回家当起了全职妈妈。等儿子上了小学后,张婷觉得可以慢慢放手,回到工作岗位,并于去年应聘进一家幼儿园当保育阿姨。

  本来以为只是管管孩子,又有双休日,保育阿姨的工作应该很轻松,张婷发现结果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每天早早地到教室清洁消毒,小孩来了要迎接,用餐时要搬碗筷,孩子尿裤子了要清洗,午睡后要整理床铺,放学了还要检查一遍卫生,这一天下来,几乎忙得脚不沾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婷特别怀念之前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手机上刷到关于陪诊师的新闻,觉得这工作自由度高,收入也还好,便记在了心里。大约在半个月前,她在朋友圈看到了我区陪诊师培训班的招生信息,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这次通过系统的培训,拿到陪诊师资格证,也是给自己多一个就业的机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陪诊师的就业前景会越来越好,我只要准备好了,随时都会有机会。”张婷乐观地说。

  潘小凯今年21岁,是所有学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他7月份就将大专毕业,目前正处于找工作的阶段。“我是学园林设计的,这几年房地产行业不太景气,像我这样的专业出身,工作很难找。”潘小凯说,他们班里有40来个同学,大家都找不到工作,心里也很迷茫。

  好在潘小凯喜欢与人打交道,他给自己的就业规划是:不要朝八晚五坐在办公室,可以从事自由职业,最好能帮助别人,同时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为此,他有专门去留意目前社会上的一些职业,像护工、陪诊师等。

  “护工可能适合中年人,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做陪诊师可能更合适。”潘小凯说,自己小时候住在农村,喜欢与邻居的爷爷奶奶聊天,觉得老人们特别亲切,也愿意为他们做点事。在他看来,陪诊师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人。

  当听说家政行业协会要开陪诊师培训班的消息后,潘小凯觉得机会来了,跟父母一说,他们也很支持。“陪诊师这个职业比较自由,目前从业要求也不高,即使做不了全职,当成兼职也挺好的。”经一番分析,潘小凯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59岁的王静芬做过30多年的护士,目前退休在家。她也是此次培训班年纪最大的学员,因为有相关从业经历,被“网开一面”收进了培训班。

  “我退休那年就想做陪诊师了,一直被家事耽误到现在。”王静芬一开口,自己就先笑了,她说自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早在退休前,王静芬就听说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里兴起了陪诊师这一新职业,协助病人挂号、陪同就诊、帮忙取药等,想想自己在医院里做了30多年,这些事再熟悉不过了,于是她萌发了一个念头:退休后做一名陪诊师,既能找点事儿做,又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还能帮助别人,可谓一举多得。

  4年前,王静芬正式退休,正当她踌躇满志准备做陪诊师时,儿媳妇给家里添了个宝贝孙子。这下没辙了,王静芬只好一心一意在家里带小孙子。以前的老同事知道王静芬有一个当陪诊师的愿望,看到此次培训班招生的消息后,赶紧给王静芬打了电话,建议她先去把资格证考出来。

  “关于做陪诊师这事,我不是口头说说的,去年连名片也印好了,打算发给亲戚朋友,如果别人有需要,正好可以给我推荐。”为了来上课,王静芬还委托老伴在家管孩子。好在小孙子下半年就要上幼儿园了,对王静芬来说,做陪诊师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思考分析:

  老龄化催生陪诊师行业起步  未来或将逐步专业化、规范化

  何谓陪诊师?其服务内容有哪些?职业陪诊师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就业前景如何?

  作为萧山区家政行业协会成立后推出的首个培训班,工作人员专门编制了教材,对陪诊师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并采取理论结合实操、医院实景走流线以及名师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

  “很多人以为做陪诊师很容易,但要做好并不容易,他们需要熟练掌握的不仅是下载各大医院的客户端,关注医院最新动态;还要了解各家医院的专长和相关医保政策;摸清每个科室、检查室、缴费处的位置;学习医疗相关基础知识……”区家政行业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教材里的定义,陪诊师是指提供全程陪伴就医服务的人,包括挂号、问诊、缴费、配药、取送化验结果、医嘱解读、接送患者就医等服务。用一句话来概括,陪诊师是医院的“导游”,是患者的“临时亲人”,让就医过程变得更高效、顺畅。

  一个新职业的诞生往往伴随着社会的需求。陪诊师的兴起也不例外。对此,萧山区家政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分析了以下几方面原因:

  老龄化。目前,中国 60 岁及以上的人群已多达2.64亿,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人口近2成。城镇化、老龄化问题加深后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如老人们独自在家无人陪伴,疾病突如其来时难以应对,儿女忙于工作分身乏术,难以兼顾工作和家庭。

  单身化。年轻的都市一族大多独自在陌生的城市打拼,面对疾病时也常常手足无措。当医院的“看病难”与工作的压力双重袭来时,往往使患者和家属们心力交瘁。

  异地化。好的医疗资源是病人的首选。面对疑难杂症,更多患者倾向于去大城市里的专业性医院进行治疗,面对陌生的城市和陌生的就医环境,心里的焦虑和不安可想而知。此时如果有本地陪诊师提供专业、温馨、贴心的陪诊服务,对于外地就医患者来说,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是一种最好的安慰。

  常态化。如今患者在就医时,无痛胃肠镜检查、高端影像心脑血管和肿瘤筛查等各种精细化检查日益增多,身边无人陪同,容易出现意外。

  数字化。数字时代带来的信息化浪潮,进一步扩大了老人与智能社会的“数字鸿沟”,许多老人在面对电脑、手机、自动化机器时手足无措。此时,陪诊师的个性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充当的可能是家庭成员或子女的位置。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职业陪诊师应运而生。早在几年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以及杭州主城区,涌现出一批陪诊机构和陪诊人员,他们中既有兼职人员,也有职业从业者。

  在陪诊师的服务人群中,有希望帮忙异地挂号的患者,有希望陪同就诊的年轻人,有不会操作手机就医十分困难的老年人,尤其对于独居老人和儿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来说,定期检查和就医问诊成为了“奢侈品”,职业陪诊师的出现缓解了这些患者的就医难题。

  如果有需要陪诊师服务,可以去哪里预约?记者在美团上输入陪诊师几个字,一下子跳出来好几家公司,有指导网上挂号、取号签到、代替排队、就诊导医、医患沟通、陪同检查、取送结果等服务,3小时内收费199元,超时部分每小时收费70元。

  与其中一家康养服务公司联系后,客服人员说公司在九堡,服务范围在杭州市内,但之前也有陪客户去萧山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看过病。该客服人员还表示,他们的陪诊师都是康复师出身,毕业于医科大学,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你只要提前一天跟我们联系,告诉我们需要男陪诊师还是女陪诊师,我们会配好对,第二天在医院碰面就行。”

  据了解,萧山目前还没有相关的预约平台,也没有家政公司提供陪诊师服务。对此,区家政行业协会的负责人表示,萧山城区面积相对较小,属于熟人社会,看病时如果没有家人陪,也会叫上亲戚朋友帮忙。

  “但是浙二新院区来了,今后异地来看病的患者会大大增加,对陪诊师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我们开设陪诊师培训,目的之一也是为浙二新院区做好专业陪诊人员的储备。”该负责人还表示,目前他们正在对接萧山各个医院、社区,打通陪诊师的就业通道,同时还会依托协会下面的各个家政公司,将陪诊师的信息做成服务菜单,届时市民如果有需要,就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进行点单式预约。

  虽说陪诊师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就业前景看好,但该行业还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建立明确的行业标准和资格认证,同时存在权责界定、收费标准等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现实问题,另外也要防止各种“黄牛”“医托”借着陪诊名义行骗。

  对此,区家政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目前也在针对陪诊师专业化、规范化做一些调研和市场分析,后面也会出台一系列的标准体系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相信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升,陪诊师这一行业也会逐步走向制度化、系统化、专业化,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北上广早几年就出现的小众职业 萧山也开起了培训班~~~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深读
   第04版:调查
   第05版:天下
   第06版:萧友圈
   第07版:文化 漫谈
   第08版:文化 影像
陪诊师 噱头还是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