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茶客妻
自有了孙辈之后,家里的空间突然就小了许多。那些玩具、学步车之类的东西,从客厅一直散落到阳台,随到随处,都是孩子们的天地。
成长是个缓慢的过程。伴随孩子成长的物品也只能缓慢地变动或者淘汰,譬如那些玩具型昆虫,那些乐高积木。“我的昆虫呢?”明明在玩小汽车的,突然就想起以前玩物,如不马上带到其面前,便会不依不饶哭哭啼啼,验证“六月天,小孩脸”的老话。彻底断念得过许多时间,那时便可随意处置了,或者送人,或者,大人们自己玩。
我有个种菜种花的小阳台,收成并不好,菜也稀落,花也稀落,只是架不住内心的欲望,总会“只问耕耘”地撒籽撒种。头两天还新鲜着,经常去望望苗情,等过了这个时段,或者出门云游了,便置之九霄云外,不管不顾的。自有了那些蚱蜢、螳螂、蝴蝶类玩具,我对这个小花园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植物们“靠天吃饭”的处境得到有效改善。玩具的主人们也饶有兴趣,经常流连在这个微型动植物王国里,不是给动物们更换植物居所,就是让动物们洗澡喝水。
有年夏天去海南,玩海的时候捡到许多贝壳,想到小孩子们可能会喜欢,就带上飞机。果然,倒出来之后得到热烈的欢迎。装食物,排火车,当屋子,叠罗汉,造金字塔……贝壳们充当着多样的角色,一时风头无二,成为当红明星。花无百日红,明星也有陨落的时候,等小哥俩上学上幼儿园了,这些来自遥远南海的贝壳就成了比鸡肋更不如的东西。
贝壳的第二次安置范围还是在小花园。
那些钵钵盆盆,种着的花草已经娇绿红艳,只根部的泥土黝黑粗糙,如开屏的孔雀露着难看的尾部。那么,就把这些来自大海的精灵铺陈在上面吧,既别致又好看。事实上,白色确实比黑色更养眼。
最无用的是那些返潮的过期的零食,甜腻得很,容易粘在任何地方不说,还会招来许多的蚂蚁和小虫。
想起我辈吃不饱的童年,真有一口吃掉的冲动,但是体检报告的警示和养生长寿的渴望,又让人不得不中止送进嘴里的动作。
“丢掉丢掉,过期食品有害健康。”左脑用科学说话。
“罪过罪过,有多少人还吃不上饭呢。”右脑马上出来阻止,用的是道德绑架。
留不得,丢不得,左不是,右不是。咋个办办?
喂动物呗。
“外婆,不能带去野生动物园的。”小学生有次带番薯去喂马和山羊,被管理员叔叔批评了。但是管理员卖给他十元钱胡萝卜是可以喂的。
“外婆,哥哥的话你听见没有?”幼儿园同学赶紧过来强调。
可以喂鸟。
白头翁“老白”一家和乌鸫“老乌”一家,既吃水果也吃零食,天天来窗台外面等吃的。不久又有一个“大食户”加入进来,不给它吃还要生气,翻窗越户入门盗窃,在所不惜,那就是小区里的松鼠大哥,一块面包三二口就入了肚,换了老白老乌他们,得啄食半天呢。
还可以喂鱼。到湘湖里去喂鱼,到城河里去喂鱼,到一切有水的地方去喂鱼,像上次去临安,小溪里的鱼也爱吃零食的哦。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无用的东西,其实是有用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