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6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爱如檐,雨中撑伞

  文/莫雨

  在生命的长河中,我的母亲像一位伫立在身后的守望者,从青丝到白发,她的身影始终是那么坚强而温暖。她如同城市里那四季常青的香樟树,用茂盛的枝叶为我们遮风挡雨,留下一片清凉的庇护,散发着淡淡的芬芳。

  七十多岁的母亲跟我们一起在江城生活。端午节,母亲回老家一趟,她要打理老家屋后的小菜地,她收好油菜籽晒干进仓,接着耘地翻耕,浇水,准备种一茬花生;她还找来苋菜苗,移栽到菜地里,等个把月,就可以收获粗壮的苋菜梗,加工透鲜的苋菜卤了,“人勤地不懒”“自有自顺便”,母亲口中说出的话语,总是富有哲理。

  而此时,妹妹面临着一个难题,她的公公突然想要回老家甬城,这意味着才读小学一年级的二宝无人照看。于是,妹妹决定请母亲出马,救场如救火。尽管母亲不识字,但她有着乡间人的智慧和勇气,从乡下到瓢城市区,再转乘高铁,跨越几百公里来江城,这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一次冒险。但为了外孙,她毅然踏上了这段旅程。

  那天,妹妹一早坐三个多小时的高铁回家乡瓢城,在高铁站匆匆汇合母亲,再一起乘高铁回江城,当晚十点娘俩终于回到江城。母亲的到来,不仅解决了妹妹的燃眉之急,更让我深刻体会了她的无私和坚韧。

  我的母亲和世间所有的母亲一样,善良,朴实,把一双儿女拉扯大,又主动担起照顾孙辈的重任。又在父亲患病期间无微不至地照料他,直到他安详地离世。用她的话说:“换成我得了这个病,你爸爸也会尽心尽力照顾好我的。”这句话,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彼此间深厚的爱。

  遥远的少年时光里,也曾见识过母亲发飙的时候。那是我八岁的时候,一次,庄上一个读了几年书,不愿下地干活的刺头,跟我其时当生产队队长的父亲有意见,他故意挑逗捉弄我,把我的拖鞋藏起来,我朝他嚷嚷,他凶相毕露,甩了我一个耳刮子,我哭着回到家,母亲得知后,她像一头疯狂的狮子,堵在那人家门口,涨红了脸,破口大骂,那个刺头自知理亏,缩在家里,不敢出来。母亲一“骂”成名,后来那个刺头再也不敢捉弄欺负我了。那是我印象中,母亲唯一的一次骂街。后来,在学校里学到“舐犊情深”的成语,形容我的母亲,最合适了。多年以后,我跟母亲聊起往事,母亲摆摆手,淡然地说:“儿子,我相信你是做事情的人。有的人,有的事,你根本不必去想,费神纠结,对你都是浪费时间。”我闻之释然。

  上月的一个周末,我和妻子陪母亲去湘湖边走走。湘湖边,游人如织,退了休的大爷大妈,载歌载舞,演绎着属于他们的精彩美好。徜徉在湖光山色间,我跟母亲道出心中的愧疚:“妈,上次过节,都没给您买花,买点什么礼物呢?”母亲望着我和妻子,盈盈一笑说:“要买什么礼物哟,你们陪我来湖边玩,你们两口子小家庭过得开心,比什么礼物都好。”

  有人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母亲柔弱的肩头,默默给我们扛起家庭的负累,默默为我们撑起一把爱的大伞,如此,我们才能轻装上阵,追逐生活的美好,酿造生命的甘甜。

  回首往昔,母亲的身影始终如同那把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总能感到一丝凉爽和安心。愿我们所有的努力和成长,都能成为回报她的最好礼物,让她的岁月静好,成为我们共同的愿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天下
   第03版:文化 乐活
   第04版:文化 影像
母爱如檐,雨中撑伞
幸福的睡眠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