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1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建人:与蜂鳖结缘一生的农业技术专家

  张建人(右)指导农户推广“稻鳖种养”

  ■孔亮燕  吴妍璐

  今年69岁的张建人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农人、老专家,生长于农村的他对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成立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家养蜂合作社,创立杭州萧山天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只中华鳖日本品系新品种……50多年来,张建人一直与农业打着交道,为农业技术普及、产业发展兢兢业业。他曾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援外项目,拥有发明专利6项、其他专利2项。

  从社办企业科长,到养蜂专家、高级农技师、高级经济师,再到市劳动模范、省政协委员,广阔的土地上留下了张建人成长的脚印。如今,尽管早已退休多年,但他忙碌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歇。他还时常奔忙于田间地头,在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牵线搭桥,促成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在农业技术创新领域不断“破局”前行。在他看来,从事着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无论什么年龄,都是最好的时光。

  与蜂鳖结缘,首创我国第一只中华鳖日本品系新品种

  张建人从小有着养蜂经历,他的创业之路就是从养蜂开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帮助萧山养蜂户解决蜂产品销路问题,张建人毅然辞掉当时昭东人民公社棉纺厂供销科科长的工作,联合萧山18家养蜂专业户成立养蜂生产合作社。几年之后,张建人又联合全县80户养蜂专业户组建了杭州地区首家养蜂生产合作社,形成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拓宽了养蜂专业户的增收渠道。

  到了1990年,养蜂生产合作社创办了蜂产品研究所,聘请权威的养蜂专家为蜂蜜产品深加工赋能。很快,合作社的蜂种培育开始走在全国前列,荣获了包括中国星火计划金奖在内的众多荣誉奖项。在随后的几年里,张建人更是将养蜂事业做到了极致,他参与科技部中国星火计划援埃国际合作项目等,把先进的养蜂技术和蜂蜜生产技术带到了国际上。

  虽然在养蜂事业上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但对于张建人来说,这并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下一个征途的开始。1995年,张建人赴日本考察,看到了日本鳖的人工养殖已经非常普遍,而此时国内的商品鳖还刚刚兴起,于是他转身扎进了中华鳖人工养殖的行业。

  然而养鳖之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从日本引进的鳖品种遇到了适应性的问题。张建人回忆道:“那一年,我引进的12万只种母鳖因为无法适应环境,两个月内全部死亡,损失非常惨重。”

  但张建人并没有气馁,而是总结经验,从头再来。2000年,张建人成立杭州萧山天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地改进养鳖技术,优化鳖品种品质。通过试养、消化、吸收、高强度选育再创新,他用了13年的时间攻关研发,终于突破中华鳖良种的“卡脖子”关键技术,在2008年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只中华鳖日本品系新品种,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个品种经推广,形成了“萧山甲鱼”地理标志,成为全省和全国的主导和主推品种。

  积极发挥余热,把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到更广阔的土地上

  2015年,张建人到了正式退休的年纪。但对他而言,退休并不意味着离开 工作岗位,而是转换身份继续发挥余热。

  “到这个时候,我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业技术的研发上。”张建人说,浙江省开始实施“五水共治”后,为减少龟鳖规模化养殖的废水排放,养殖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于是,退休之后他继续潜心科研,开始探索稻鳖共生种养试验。

  他选育适应稻田养鳖的专用良种,改进种养技术。又是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实验、再失败、再实验,2023年,张建人终于取得了成熟鳖种及养殖技术的成功,建立起绿色生态循环的稻鳖共生系统。这种一水两用、一地双收、一季双赢的稻鳖共生模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从源头上提高了农产品质量,稻鳖种养每亩年收入达万元以上,是单纯种稻收入的3到 5倍。这不仅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仅如此,张建人还利用自己在养鳖事业上的成就,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其中助力江西省南丰县革命老区建立甲鱼良种繁育基地,实现了萧山研发、南丰繁育的格局,有力地推进了乡村产业振兴。如今,南丰县早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华鳖亲本养殖、种蛋种苗生产供应基地,甲鱼种蛋种苗占全国市场50%以上。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丰收一等奖、科技部星火计划金奖、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奖……众多荣誉见证了张建人在养鳖领域的不凡成就。退休后,他还先后受聘为省水产龟鳖组专家、全国龟鳖专家技术专家,去年还被中国渔业协会聘为全国龟鳖深加工委员会副主任,指导农业技术有关工作。

  如今,即将进入古稀之年的张建人,又把研究的方向放在了对甲鱼的精深加工上。他积极引进人才,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甲鱼蛋、甲鱼油等进行深加工,研发出更多富含营养的保健品,进一步拉长了甲鱼的产业链。“只要我身体状况允许,我会一直坚守岗位,培养更多年轻的农技人员,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张建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深读
   第06版:天下
   第07版:文化 漫谈
   第08版:公益
暑运来临 民航跨境游热度攀升
全国总工会来萧调研工会工作
强化练兵 护航水路
我区企业《胶粘剂质量升级标准化试点》获省级立项
桑拿天催热防晒经济 从头到脚全副“武装”
我区捣毁一假冒汽车配件“窝点”
张建人:与蜂鳖结缘一生的农业技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