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南·桃夭》
中国男人最想遇见又最怕遇见的一朵花,是桃花。想遇见,是因桃花是一朵好花。怕遇见,是因遇见桃花不一定就是好事。因为不清楚是交桃花运还是犯桃花劫。桃花运和桃花劫,这两个概念有点浑,时髦的说法是边界不清,边界不清是因为都带着桃花。我总结:在正确的时间遇见一朵正确的桃花,是交桃花运。在正确的时间遇见一朵错误的桃花,在错误的时间遇见一朵错误的桃花,或在错误的时间遇见一朵正确的桃花,都是犯桃花劫。从这个意义上说,交桃花运比犯桃花劫要难得多,因为概率小得多。但这并不妨碍中国男人对桃花运的向往。凭什么我会遇桃花劫而不是桃花运?或常常会把犯桃花劫当成交桃花运。当然,大多是只想不说,或只做不说。因为说出来与主流价值观不符。既然不符,所以不说。但三千年前这个男子说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男子眼前的这朵桃花,是一朵好桃花。不只漂亮,且光芒万丈。后世常说的:艳若桃花。着一“艳”字,境界全显。男子口中,“灼灼”二字,是光亮到不敢直视。所以我说是光芒万丈,是女神出场。说到女神,翁美玲、赵雅芝、王祖贤、李嘉欣、金喜善……一一自眼前心头飘过。我说:每个男人心底都藏着一个女神。当然,更多虚拟,翁美玲或不是现实的翁美玲,是《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赵雅芝或不是现实的赵雅芝,是《白蛇传》里的白娘子。这些虚拟的女神都带着光芒。所以,要把她们印在心里,贴在墙上,粘在日记本里。从此,女神的光芒照亮前方,引导我们前进的方向。如今,多年过去,抬头一望,仍是光芒万丈。不好意思,虽这样一说,容易暴露年纪,但仍可一说。毕竟虚拟。现实中的女神,可不说。因为不可说。有时,连看都不敢看。初二的时候,我喜欢一个女孩子,只敢听她的笑声,辨别她的脚步声,只敢偶尔拿眼睛的侧光瞥一眼她灵动的身影,我不敢正眼看她。因为灼灼其华,太光亮了,是要亮瞎眼睛的那一种亮。所以,不如沉默。不看,也不说。只在沉默中默默体会女神的光芒。
三千年前,这个男子显然比一般男子要大胆。他不光说了,还做了。
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本来很多人对女神都带有偏见,认为女神不过就是个花瓶,就放在那里看看,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用。当然,即便女神只放在那里看看,至少还能看看。何况,看后,还能增加很多的动力。至少比不能看的好。但这个男人,不只看看,还把女神娶回了家。不只娶回了家,且是宜室宜家。
或者说,一个宜室宜家的女神,才是真正的女神。
当年魏国开国皇帝魏文侯有一段名言:“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上承宗庙,下启子孙,如之何可以苟,如之何其可不慎重以求之也!”由此可见,一个良妻有多重要。遇见一朵好桃花,又漂亮又能干的一朵桃花,得了良妻,就是交了桃花运而非桃花劫。所以,男子忍不住要说了。因为实在太高兴了。他要大声告诉这个世界:我交桃花运了!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又多子,又多福。多好!又宜家室,又宜家人。多好!女神的光芒不只引导一个男子也引导着一个家的前进方向。甚至数千年来,《诗》中这一朵桃花,一路引导着一个国度男子的前进方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脸,桃花粉,桃花饼,桃花酿,花飞花落花满天,这朵桃花一直开在《诗》的深处,也一直开在中国男人的心里。对男子来说,只想遇见,不计后果。是运,是劫,不重要。重要的,是遇见。
若这一辈子不遇上一朵,是真正的遗憾!
所以,桃花很重要。男子在诗中,遇见女神。《诗经》之后,晋人陶渊明在桃花源里,遇见亲情。唐人李白在桃花潭边,遇见友情。南宋末年,郭靖在桃花岛遇见爱情。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是闲情。“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是悲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朵朵桃花都是眼儿媚。“去年今日,人面桃花”,片片花瓣都是断肠泪。这是一朵富饶的桃花,可喜可怒可哀可乐,包罗万象,光芒四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站立在这八个汉字面前,我再一次想起了那些光芒万丈、无法直视的女神。女神,就是一朵永不凋零的桃花,开了几千年仍灼灼其华。真的,有女神的光芒照亮前方,有一朵桃花指引方向,男人们,从来不会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