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31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省第五 萧山晒出非遗保护“成绩单”

  ■记者  童宇倩  通讯员  陈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近日,2023年度全省非遗保护发展评估指数出炉,萧山区位列全省第五,排名较2022年度上升一位,成为全省非遗保护的“优等生”。

  浙江省非遗保护发展评估指数,涵盖非遗保存保护、传承传播、组织体系和创造创新四个方面,是对全省非遗保护工作最具权威、系统的综合性评估指标。那么,我区的非遗保护成绩单有多亮眼?

  萧山历史悠久,文脉悠长,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个。2023年,我区成功创建“钱塘江诗路(钱塘潮涌)浙江省首批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入围“浙江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多项非遗登上国际舞台。同时推出各项非遗保护措施,支持和鼓励非遗传承实践,积极探索非遗助力共富的有效路径……非遗保护质量不断提高,创新力度、海外影响力也在持续增加。

  讲好萧山故事

  扩大非遗海外“朋友圈”

  一根针,几股线,巧手翻转间,一幅栩栩如生的萧山花边作品便呈现眼前。

  这厢,萧山花边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戴水珍一边展示花边技艺,一边将花边的历史、针法等特色娓娓道来。围观的匈牙利人听了纷纷竖起大拇指,“你们的萧山花边太精美了,我特别喜欢。”

  这是近日在匈牙利举办的“世界旅游联盟·中欧旅游对话”中的一幕。萧山花边制作技艺、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的两位非遗传承人,携带这些文化瑰宝走出国门,向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部门、国际组织、外交使节等进行了一顿“文化输出”。

  像这样的“文化输出”,不止一场。近年来,萧山不断加大非遗国际传播力度,扩大非遗海外“朋友圈”。萧山花边、河上龙灯胜会、绍剧、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丝绸画缋等一批具有鲜明萧山地域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逐渐走向国际视野,在亚洲顶尖体育盛会、各大国际文旅推介会中亮相,实现文明交流互鉴。

  如杭州亚(残)运会期间,《力量》等4个地域文化元素表演类节目亮相开幕式暖场舞台,全区共举办非遗相关活动129场次,线下覆盖20余万人次,线上浏览超1000万人次,多个非遗项目亮相亚运村及主媒体中心,向四海宾朋讲好萧山故事、展现城市雅韵。

  非遗创新赋能

  解锁共同富裕新途径

  打开“钱塘江韵·萧山风味双绝”礼盒,映入眼帘的是一瓶老大昌酱油,瓶身高挑,颜色深沉如琥珀,酱香浓郁。旁边的王泰和萝卜干,则以短胖的陶瓷罐盛装,脆嫩爽口,咸香适中。

  这套礼盒是第三届萧山区非遗文创设计大赛的一等奖作品。设计灵感源自钱塘江的水波纹,象征着清澈江水滋养出的非凡美味。同时,礼盒融入制作工艺中的元素特点,生动展示了老大昌酱油与王泰和萝卜干这两大萧山非遗美食,呈现出一场味觉与文化的盛宴。

  今年,萧山区非遗文创设计大赛进行了创新,特别设置了区非遗文创设计营,让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实现“双向奔赴”。其中,“钱塘江韵·萧山风味双绝”礼盒的设计师已经和传承人达成合作意向,准备签约落地;萧旁友文创设计团队也正在与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洽谈中,真正实现从设计到落地的一站式服务。

  新时代,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助力共同富裕,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使命。

  萧山区紧扣“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和“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两个核心任务,积极开展“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建设。2023年新创建2个省级非遗工坊,4个市级非遗工坊,“钱塘潮涌”市级传统工艺工作站1个以及区级非遗工坊8个,全区26家非遗工坊年销售额达63亿元,带动就业岗位4524个。

  接下来,萧山区将持续推动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时拉长“后亚运时代”长尾效应,积极推动文旅融合、非遗助力共富,打造萧山非遗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萧友圈
   第06版:生活
   第07版:公益
   第08版:财经
   第Z01版:今日瓜沥
   第Z02版:专题
   第Z03版:专题
   第Z04版:航坞
全省第五 萧山晒出非遗保护“成绩单”
我区严查口腔种植医疗服务违法行为
致敬“最可爱的人” 我区开展现役、退役军人观影活动
戴村聚“链”成群 向“新”而行
深耕细作抓主业 守正创新谋发展
医保“智能寻药”上线 覆盖全区584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免职名单
萧山首次!任伯年小学拿下棒垒球比赛市级冠军
关于批准杭州市萧山区2023年 财政总决算和区级财政决算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