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何可人 通讯员 周介媛 梁红昶)6日,我区一家规模猪场115公斤的外三元生猪售价达到20.9元/公斤,125公斤的售价则在今年首次冲破21元/公斤关卡,创下21.1元/公斤的新高。这让不少养殖户格外欣喜,因为以此价格,养殖场自繁自养出栏一头生猪,正常盈利可达500元以上。
据了解,7月30日,我区125公斤的外三元生猪售价还在19.8元/公斤。进入8月以来,生猪价格如同坐上了“火箭”,以平均每天0.1-0.2元/公斤的涨幅在持续攀升。
猪价行情走高,一些养殖户便开始不舍得卖猪,都盼着多养几天等到猪价进一步上涨再卖个好价钱。
为此,区农业农村局建议,养殖户还是应该理性对待当前生猪行情,按照养殖存栏结构,抓住价格时机适时出栏,不要盲目过度压栏。
因为当前天气炎热,肥猪更容易引起热应激,目前进行短期二次育肥的猪相对较少,规模猪场出栏的猪也不是特别大。但随着九十月份天气转凉,在后期猪价看好的形势影响下,短期二次育肥的猪将明显增加,经过一个月的短期育肥,出栏猪的体重从120公斤涨到150公斤,一头猪的肉产量可增加25%,很有可能导致猪肉的供求关系出现反转。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分析人员解释,当前猪价的波动与2022年有点类似。那年,猪价也是在夏秋季高涨,甚至最高涨到了28.5元/公斤。但到了11月中下旬,随着大量超大育肥猪的上市,猪价一落千丈,一改往年猪价趋势,在12月这个猪肉消费最旺季,猪价却跌落到了15元/公斤,造成大量短期育肥的养殖场严重亏损。虽然目前从饲料原料价格情况看,今年生猪存栏比2022年要少得多,下半年猪价总体还是看涨,但也不能盲目乐观,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