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蒋超 钱宽
连日来,高温“持久待机”。面对烈日“烤”验,全区公安交警不惧高温,奋战在道路一线,指挥疏导交通、巡查路面状况、查处交通违法行为、防范各类风险隐患、服务车驾管业务,在滚滚热浪中全力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用实际行动绘就别样“警”色。
车辆“体检”——每天“爬上趴下”坚守“烫手”岗位
上午10点,毒辣的烈日和灼人的气浪,让整座城市都进入了“烧烤”模式。
弯腰、下蹲、照相……看起来简单的动作,车辆检测站的民警每天要做几十遍。机动车查验一共有11项,除了需要核对车辆外观,还要采集准确清晰的车辆轮胎规格、底盘、车身及附属设备信息等查验车辆关键要素。其中,车架号、发动机号是查验重点,也是机动车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如果说烈日下的路面执勤“烫脚”,那查验机动车最大的特点则是“烫手”。在临浦检测站的大钢棚下,民警俞科男正在查验一辆大货车。原本干净的警服,不仅有大面积的汗渍,还沾上了灰。
发动机盖打开的一刹那,一股热气“扑脸”而来。“天冷的时候,车子停下来几分钟,温度会降下来,但现在户外是个‘烤炉’,发动机周边的温度大概有60℃。” 俞科男表示,查验工作不是随机抽查,而是对每辆车的多个项目逐一把关、排查,以防改装或者盗抢车辆“蒙混过关”,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隐患。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查验车辆过程中的拍照环节,其实很考验“功力”。一般来说,大型货车的车架号码在车架右后侧中部或后端。为了能拍到清晰的照片,民警必须把身子探进结构复杂的车头,找不同角度拍摄。
然而,车辆组装之前,车架大部分在户外风吹日晒,导致车架号变得不太容易辨认。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必须多拍几次,直到符合相关要求才算过关。
在滚滚热浪之中,既要过身材关,钻得进去;又要过技术关,拍得清楚;还要过耐心关,不厌其烦。遇到垃圾清运车等重型特殊结构货车,不仅要“趴下”,还要“爬上”比对车辆信息。稍有不慎,手指被发动机烫伤起泡、爬进爬出撞到头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对于这个“烫手”的岗位,俞科男打趣道,以前负责路面执勤,“刷”的是步数,现在负责车辆查验,“拼”的是体能——对一般小轿车而言,查验需要10分钟左右,而大中型货车查验至少需要20分钟。核对注册登记资料、查看车辆特征参数和安全装置、测量相关尺寸和间距……在车辆检测站,平均每天每人要查验30辆车,确保当天登记的车辆全部查验完。
严格把好安全关,杜绝“带病车”上路行驶。即使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大家也在努力成为精巧的“工匠”,无愧于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事故处理——高温下的冷静与智慧
“收到 !我们马上赶到事故现场……”上午10点20分,正在处理工作的新塘执勤中队民警叶建强接到指令,立即和同事赶赴现场。
5分钟后,他们看到了一辆打着双闪灯的轿车停在马路中间,车前有一辆倒地的电动自行车,伤员已被120急救车接走。冒着近40℃的高温,叶建强和同事熟练地测量、画图、拍照,记录询问汽车驾驶员事发情况,有条不紊地开展现场勘查工作。
没一会儿,他们的脸上、脖子上、手臂上已经挂满了汗珠,后背已被汗水湿透。现场勘查完毕后,他们又协助施救人员将现场清理完毕,恢复路口交通秩序,再马不停蹄赶往医院,去了解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伤势情况。
从医院出来的时候,已是饭点。然而,他们在回单位的路上,指挥室又传来一个出警指令,他们随即加快车速……
警情到,人即到。事故处理民警早已习惯了工作准点、吃饭“晚点”。面对高温带来的各种挑战,大家不仅要应对身体的极限,还要展现出冷静与智慧。
前段时间,李某驾驶电动自行车穿马路时,被左转弯的车辆吓到,随即倒地,造成王某受伤、电动自行车损坏。但当他找到机动车驾驶员时,对方却坚称双方未发生物理接触和碰撞,不应该由其承担责任。
对此,叶建强向机动车驾驶员耐心作了解释。我国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以过错为原则,无过错为例外。法律并未将交通事故限定在接触碰撞的范畴,无接触无碰撞也会发生交通事故,产生责任承担问题。对于机动车驾驶员来说,路过没有交通信号灯的交叉路口时,没有减速慢行,未能确保驾驶安全,有一定过错,所以要承担相应责任。最终,驾驶员接受了事故责任判定,积极对伤者进行了赔偿。
每一起交通事故,从出警、勘查、定责到后续处理,都倾注了事故处理民警的心血与汗水。前两天,发生剐蹭事故的双方顶着烈日发生争执。民警到达现场后,眼见其中一名当事人突感不适,便让其到阴凉处休息,平复情绪后再进行事故的处置、责任的判定。而这一冷静处理,也让当事人感受到了关怀与理解。经过说法释理,双方对责任判定表示无异议。
“公正执法、公平处理,就是对事故双方最大的负责。”对于事故处理民警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大家能遵守交通法规,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
“交治融合”——护航“幸福里程” 平安底色更足
“没想到交管业务在家门口就能办,太方便了……”近日,王女士在义桥派出所体验“一窗通办”的高效服务后,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她是当天窗口的最后一位办事群众。此时,民警王枫刚从外面回来,脸上还挂着汗珠。
下午,他得知一辆外省来的货车因不熟悉路况被“卡”村道,便赶往现场当起了指挥。那是一辆十几米长的挂车,途经一个T型的转弯路口时,车头过去了,车身却进退两难,这一堵,后头的车就排起了队,大家一起着急。得益于对辖区地形的熟悉,王枫一步一步指挥车辆,终于顶着烈日解决了这个难题。
随后,他总算有时间看一眼工作群。群里,有位年轻同事遇到一起难以下定论的交通事故,想询问他的意见。考虑到室外太热,王枫提醒同事,双方继续拉扯下去,容易中暑,还是让双方回到所里,结合监控视频再进行责任划分。
义桥派出所是我区首批“交治警务融合”试点单位。在这里,王枫既负责交通事故接处警、村社一般源头宣教、轻微交通违法(含酒驾)查处,也要承担社区民警的职责。有警情时,迅速赶往现场处置;回到所里,争分夺秒处理工作,这就是他的工作日常。
随着“交治融合”机制的推行,像王枫这样的“全科民警”也越来越多。当基层交通治理从“奔袭处置”向“就地处置”转变,从“各管一段”向“一所兜底”转变,是否能实现“1+1>2”的效果?群众的获得感就是答案。
前不久,辖区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事发后,驾驶员弃车逃逸,不知所踪。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王枫通过细心侦查,终于锁定目标,找到驾驶员还原事故真相,快速侦破了案件。
这段时间,他还加大了对辖区群众的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天气炎热,最近不戴头盔驾驶电动自行车的行为比以前多了,特别是老年群体,我得多上门走走,再给大家敲敲警钟。”在王枫看来,每一天的琐碎日常,都是“平安拼图”不可或缺的一角,要用心、用情将其拼好。
路面执勤——汗水“浇”出平安畅通路
“出门5分钟,流汗半小时。”午后,晒了一个上午的路面可谓是“热气蒸腾”。树荫下,行人快步行走,依然被一波波的热浪“袭击”得汗如雨下。
对于一线交警而言,高温天里,晒黑是“标配”,一天2升水是“常态”,裤子上结盐渍也不是新鲜事。而更具有挑战性的,是应对各类突发状况。
近日,交警城区执勤中队路面民警郭兴义在执法过程中,将一辆超载货车拦截了下来。正当他准备处理时,货车驾驶员显得焦虑、烦躁,突然钻到了大货车下面。见此情形,郭兴义顾不上滚烫的地面,直接趴下,给货车驾驶员做起了思想工作。同时,试探着钻到车底,用力将他拉了出来。
此时,司机已满脸通红、满头大汗,出现了中暑症状。郭兴义立即对其进行消暑降温,并不断安慰他,让他情绪慢慢稳定下来。
次日,这名司机来到中队接受处罚,并为前一天的冲动行为表示抱歉,“谢谢你们救了我!冷静下来想想,你们也是秉公办事,我以后一定吸取教训……”
当前,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路面执勤警力在重点道路设置整治点,全天候分波次对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开展查处、劝导。特别是针对电动自行车改装加装、无牌、闯红灯、不戴安全头盔、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开展查处,并对驾驶人进行现场安全宣教。
白天,交警们集体上演“高温战斗记”;夜晚,他们同样倾情守护,设卡巡查24小时不间断。截至目前,已开展全要素违法整治6次、酒驾醉驾集中整治10次,8月以来已查处各类交通违法上万起,为平安萧山保驾护航。
拼“炎”值,战高温。环境在变,肤色在变,任凭大汗淋漓、皮肤发烫,萧山公安交警全力推进“夏季行动”的决心和力度始终不变。以“热辣滚烫”的守护印记,为群众撑起一把把“平安伞”。让我们向每一道亮丽的风“警”线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