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童宇倩 通讯员 毛剑勇)浙东运河孕育了萧山千年的繁华,也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记忆。本周五,萧山博物馆即将开启《运河宋情 颂我山河——浙东运河研学之旅》第四站:赤心涌动。通过现场参观和手工互动体验,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浙东运河衙前段的悠久历史,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
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萧山博物馆特别设计了这条研学线路,以宋代爱国诗词为引,带领孩子们从萧山博物馆出发,沿着这条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的中国南北水运大动脉,踏上探寻历史的旅程。
《运河宋情 颂我山河——浙东运河研学之旅》由6个站点结合多场子活动串联而成,让孩子们用脚步丈量历史,感受运河的绵延与繁华,并通过文字、绘画、照片和视频深度记录他们的研学感受。
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浙东运河与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共同构成了世界上最长的运河。1000多年前,百姓临水而居、百业因河而兴,浙东运河的历史由此拉开序幕。
其中,萧山区衙前镇,就是浙东运河的关键节点,素有“坎赭锁重门,屏藩叠嶂;东西分两浙,吴越通衢”的美誉。
在此次研学活动中,孩子们将进行“瓷舞运河”手工体验,在运河之畔拾取历史的“碎片”,以赤诚之心拼接出新的未来。孩子们不仅可以亲身感受历史遗迹的独特魅力,还能通过艺术创作,表达他们对运河文化的深刻理解。
活动将于8月16日(星期五)上午9:00-11:00在浙东运河衙前文化园、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