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9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萧山眼科医生千里奔赴 为28位白内障患者带去光明

  ■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范柯军

  “好清楚!”“我能看到医生你的脸啦!”“以后走路不用怕了!”这一幕发生在甘肃甘谷县中医院眼科的病房里,前一天做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在摘下纱布后重见光明。

  2天时间,28台手术,没有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这是萧山医疗技术的见证,也是东西部爱心助力的暖心举动。

  “光明行动”再启程

  “今年2月的那次光明行扶贫白内障手术在当地反响极好,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患者因病致残的问题,希望贵院能在8月份再次选派眼科专家赴甘开展光明行动……”今年7月,甘谷县中医院和中国狮子联会浙江代表处又向浙江萧山医院发来邀请。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目前,眼科白内障手术治疗技术已非常成熟,手术花费也不高。但在国内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碍于当地的医疗技术有限,加上路途遥远、经济拮据,很多偏远山区的白内障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最终导致失明。

  收到邀请后,浙江萧山医院领导很重视,决定再次委派眼科卢效友主任医师和马志琼副主任医师赴甘肃开展手术。

  8月12日,马医生与中国狮子联会泰山服务队成员一起,奔赴1740公里外的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为第二次光明行动做准备。

  作为“先锋部队”,马医生在到达甘谷县的第二天上午,为当地30多位老人进行了术前专科检查,在排除手术禁忌症后确定了28位手术患者。

  马医生说:“白内障根据晶体核的硬度一般分为五级,级别越高手术难度越大。此次筛选的28例患者中,白核和四级到五级的硬核患者比例高达80%,手术难度较大。”

  2天  28台手术

  要到千里之外的甘肃完成白内障手术,远比想象中更为困难。

  因为当地医院手术室没有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的手术设备,为此,马医生一行在出发时携带了眼科检查设备、超声乳化设备、显微手术器械和各种手术备用器械。

  手术设备和器械有了,但是手术环境是否符合内眼手术的院感要求?当地医院手术显微镜的视野是否清晰?供应室对眼科显微器械的清洗消毒流程是否规范?好在有过一次经验后,这些问题对马医生一行来说解决起来更有底气。调试手术显微镜,测试超声乳术设备,对显微手术器械进行高温消毒,检查手术备用物品……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在此期间,中国狮子联会浙江泰山服务队跟随医护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后也站在了护理的第一线,做好后勤保障。

  在甘谷县中医院,马医生一行为手术的开展做好了准备。此时,浙江萧山医院眼科主任卢效友从杭州出发。一场“硬仗”即将打响。

  8月14日手术当天,两名医生为14例白内障患者实施了手术,其中下午最后一个患者因病情复杂,手术进行了整整一个小时,结束已到晚上7点30分。第二天,他们又站在手术台前,为另外14位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

  卢主任回忆:“两天完成28台手术,而且患者中白核硬核特别多,个别还合并其他晶体悬韧带的松弛和囊膜剥脱等情况,加上手术条件有限和语言交流障碍,两天高强度的手术对我们来说,不管是技术还是心理,都是一场考验。”

  好在所有手术都很顺利,28位患者没有一人出现术后并发症,有的老人术后第一天就达到0.8的视力,患者和家属的开心溢于言表。

  医疗协助是一场爱心接力。在此次光明行动中,除了浙江萧山医院眼科专家的付出外,离不开中国狮子联会浙江泰山服务队的慈善捐助和一路相伴,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据统计,萧山医院两次“甘谷光明行”累计受益59人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太阳花
   第07版:文化 漫谈
   第08版:公益
萧山地铁口新增非机动车泊位1250个
聚焦一老一小、困难家庭 楼塔镇开展“关爱人群”暖心访
立涛园社区“书记有约” 话家常 听民声
戴村镇多措并举 打好秸秆禁烧“组合拳”
回澜北苑:社区牵头 楼长提议 共同写好民情日记
兴文重教 崇学向善 党湾开展乡贤助学活动
心系户外劳动者
信息港小镇企业一知智能 让照片“活”起来
萧山眼科医生千里奔赴 为28位白内障患者带去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