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凡中的坚韧

  文/孙功俊

   《草民》是作家蔡崇达“金色故乡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以福建东石为背景,通过七篇短故事,串联起老中青三代人的生活片段,构建了一幅生动的草根生活画卷。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与深厚的文字功底,将每一个平凡故事赋予了不平凡的意义。

  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活,有为了生计奔波的农民,有在市井中讨生活的小商贩,还有为了梦想不懈努力的青年。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助与挣扎,还是面对社会不公时的愤怒与抗争,抑或是日常生活中的温情与关怀,都让人感同身受。

  作者在开篇中说,草民一个个身影,如腥臭的滩涂里抽出的那一根根又灰又绿的草,他们和它们一起在摇曳,被风刮倒……我们看到曹操荒诞名字为他带来的侮辱,看到蔡耀庭和许安康因为不同的境遇,在台风天的海边礁石相遇,看到秋姨在丈夫死后,和老天一次次的赌博;看到曹操每天在门口问的那句“你今天感觉好吗”,看到许安康从海边回家路上遇到儿子后,儿子对他喊着“爸,我们赶紧好起来好吗?”,还能看到整个宗族上上下下为了秋姨的忙上忙下。七个故事看似独立,其实人物之间互有关联,上一篇中的人物可能会出现在下一篇里。每一个故事似乎都在回答作者在封面提出的问题:“我们为什么生生不息,我们凭什么生生不息。“

  七个故事中,我最喜欢《转学》。它主要讲述了许安康因为公司破产,感到心理压力巨大,决定带着家人离开北京,回到东石镇的故事,反映了现代人在面对生活变故时的复杂情感和心理状态。读完这个故事感觉许安康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喜剧。悲的是他贪欲太强,不知满足。能被国有研究机构招聘,这是万千学子梦想的高度,而许安康却不懂珍惜,盲目下海,最后赔光了积蓄卖房还债。喜的是许安康失去在北京的一切回到东石镇,一度迷失了生活的意义和方向。最终是家人帮助他战胜困难,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整个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追求,让人在阅读中体会到人性的美好。

  《“欢迎你再来”》不是书中最惊艳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它是离我们生活最近的一个故事,因为它的核心是父亲。“年轻人喜欢赖床、年轻人必须拼搏、年轻人要规划好自己的未来生活。”我们与书中人物一样,生活中与父母渐行渐远后,才开始从意想不到的世事中懂得了曾经的父母。《台风来了没》中的许安康和蔡耀庭,两个中年男人在失败后的自我救赎,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坚韧与不屈。他们面对生活的重压,没有选择逃避或放弃,而是在台风中找到了重新站起来的勇气。这种精神正是《草民》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即使生如草芥,也要有名有姓;即使命运多舛,也要奋力抗争。”一种人生启迪。

  在《草民》中,蔡崇达深刻挖掘人性中光辉一面,呈现了一系列在苦难挣扎中的坚韧、善良与勇敢。这些人物所展现出的品质,正是人性中最宝贵动人的部分。他们身处社会的底层,却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一种生命的尊严与价值。同时,《草民》也是一部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画卷,通过细腻笔触描绘了福建东石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小镇。

  蔡崇达的文字总是那么细腻而真实,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将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来。从《皮囊》到《命运》,再到《草民》。“我借由抵达一棵草的底部,看到了另外一棵草的根部,我看到了,原来所有的人灵魂的根部,和草一般,相互连结、相互支撑。七个故事各自如同破土而出摇曳在风中的草,但在它们的底部互为彼此。”蔡崇达如是说。在他的笔下,“草民”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梦想的人。他们或许平凡,但他们的故事却充满了力量。

  书中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也没有英雄主义的颂歌,而是通过一个个小人物的命运起伏,揭示了社会底层的艰辛与不易,以及他们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与乐观。毫无疑问,《草民》不仅让我看到了“草民”们的生存现状,更引发了我们对于社会、人性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文化 悦读
   第08版:专题
平凡中的坚韧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穿越时空的风雅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