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裘古怀——我满意我为真理而死 1905年2月,裘古怀出生于宁波奉化。16岁时,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当时宁波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裘古怀担任宁波学生联合会副会长,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成为宁波早期的学生领袖之一。同年11月,裘古怀与同学一起奔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在军校期间,他努力学习军事、政治知识。1926年,裘古怀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叶挺就任北伐军第一军二十四师师长,裘古怀任该师政治部宣传科长。7月,裘古怀被调到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工作,后又受党的派遣在叶挺独立团从事宣传工作。在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城等战斗中,裘古怀身先士卒,骁勇善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带头爬城、攻城,被誉为“虎胆英雄”。 1927年8月1日,裘古怀随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后在战斗中负伤,回浙从事党的地下斗争,他到萧山后化名为周梧秋。为扩大组织,先后到临浦、义桥等地调查,并建立起这些地方的团支部。1928年2月,裘古怀负责组建萧山历史上第一个团县委——共青团萧山县委,并担任团县委书记。1928年4月1日,裘古怀组织召开共青团萧山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当时起草的《萧山CY目前任务决议案》(注:CY为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的英文缩写)成为萧山历史上第一个系统性的革命纲领。1929年1月,裘古怀不幸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他在狱中任中共特别支部宣传委员,参与和领导狱中斗争,站在斗争前列。 1930年8月27日,裘古怀在浙江陆军监狱写下《给中国共产党和同志们的遗书》后慷慨就义,年仅26岁。 |
|
|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萧山籍烈士曹顺标的真实写照。 曹顺标出生于城厢镇,在曹家大哥曹鼎及其他进步人士的影响下,曹顺标接触到马列主义,并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迈出了坚定而可贵的第一步。入团后他因参加上海“五一”劳动节示威游行,遭到逮捕并被拘禁一个月,出狱后又因阅读进步书籍被校方开除。 1929年9月,他考入复旦大学附中,因油印、散发革命传单,身份暴露,不得不转学到大夏大学附中。1931年夏,他服从组织要求离开学校,专职担任上海中学学生联合会负责人,投入地下斗争。1932年5月,令中国军民倍感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签订,抗日活动被取缔。7月17日,曹顺标在上海共和大戏院参加江苏省反帝代表大会时,为掩护大家,连同在场未及时逃脱的共计88人被当局逮捕,余者又有部分在火车站被反动当局截获,一百余人都被押解至南京警备司令部,史称“沪西共舞台事件”。 在狱中,敌人对曹顺标进行了残酷的刑讯,逼他招供共产党在上海的秘密机关,但他坚贞不屈,从未吐露半个字。在牺牲前一晚,曹顺标向狱友温济泽吐露心声,说:“死是没有什么可怕的,我自入团的那一天起就随时准备牺牲。如果我死了,只有两件事感到遗憾:一件是再不能革命了;再一件是我只有19岁,还没有恋爱过,那恋爱的感觉很微妙吧?”转而,他念起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并说:“我虽然珍惜、向往青春和爱情,但为自由、为革命的胜利,我两者都抛弃了!” 1932年10月1日清晨,曹顺标高呼革命口号,唱响国际歌,昂首挺胸,走向刑场。年仅19岁的曹顺标,为革命、为抗日救亡,抛却了宝贵的青春和浪漫的恋情,唯留下为革命献身的浩然正气于人间。 的那一天起就随时准备牺牲 曹顺标——死是没有什么可怕的,我自入团 |
|
|
楼曼文——为社会我可牺牲一切 1908年10月,楼曼文出生于楼塔镇徐家店村一户富裕家庭,由于其父亲重男轻女思想较重,让她从小养成了倔强、正直的性格,并萌发了同情穷人、痛恨封建家庭的思想。 14岁时,楼曼文成功反抗了父母包办的封建婚姻。在杭州女子中学结识杨之华后,她更是常常从杨之华那里借阅进步书报。很快,接受妇女运动等新思想、新风潮的楼曼文,有了更远大的追求和抱负。 1926年,楼曼文加入中国共青团,结识了地下工作者,也就是她后来的革命伴侣——蔡叔厚。在蔡叔厚的培养帮助下,1928年,楼曼文加入中国共产党,投入到艰难危险的地下工作中。当时,蔡叔厚以企业家的身份立足上海,遵照党中央指示,他以自己开设的绍敦电器公司为掩护,秘密制造无线电台,楼曼文全力协助丈夫工作。在1929年,成功制造出了第一批无线电收发报机,使党组织建立了无线电通信联系。在上海期间,楼曼文冒着生命危险,顶替被捕入狱战友的亲属,到监狱探视,进行消息传递和营救工作。 1932年,楼曼文根据党组织安排赴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不久因蔡叔厚受审查,楼曼文被牵连停止党籍、学籍,并被送到莫斯科郊外的工厂劳动,直至1938年才恢复党的组织生活。1941年,楼曼文按组织指示从苏联回国,并在新疆待命,任迪化女子中学俄文教员。1942年2月,楼曼文被军阀盛世才逮捕,但她在狱中仍坚持斗争。1946年7月回到延安后,被分配在中共中央社会部政策研究室任研究员。1947年,随机关转移晋西北,带病参加土地改革工作,后又转移到晋察冀边区。长年奔波让本就虚弱不健、营养不足的楼曼文,因产后失调和狱中摧残所埋下的身体隐患彻底爆发,患上了肿瘤。1949年2月,楼曼文逝世于河北平山县,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
|
|
傅永先——作为战士,要用军功章当作 生命的句号 “只讲奉献,不图回报”是傅永先人生的最高宗旨。他的一生,正如中央军委嘉奖令中所写的那样:“他不仅在生死关头舍己救人,平时也表现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是一个优秀的基层干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好典型。” 傅永先出生于1950年,196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刻苦好学,苦练军事技能,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曾先后八次立功受奖。他任排长时,所在的排荣立集体二等功;任连长后,所在连先后参加军、师、团的21次军事项目比赛,夺得6项总分第一,34个单项第一,成为全团先进连队。 1984年老山前线战斗打响前,团里考虑到傅永先家庭负担重,又是全团年纪最大的连长,且即将转业,准备将他换下来,但他却坚决要求留队,他说:“人的生命总有终结,作为战士,要用军功章当作生命的句号。” 1985年2月8日下午,傅永先率连队在老山前线作反击前的训练准备时,敌人突然向连队阵地炮击,顿时阵地上一片火海,弹药库随时有引爆的危险。傅永先带领战士们奋力抢救,并命令全连隐蔽。当他进洞隐蔽时,发现战士江云发还没有隐蔽好,便跃上前将其推进防炮洞,并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正往洞口飞来的炸弹,不幸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 傅永先牺牲后,被中央军委授予“勇于献身的好连长”称号,云南前线司令部予以追记一等功,中共南京军区委员会追认其为“勇于自我牺牲的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向其家属授予“人民功臣”荣誉匾,萧山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向傅永先烈士学习的决定。 |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萧山革命烈士陵园,作为萧山革命斗争史的载体,一直是萧山人民缅怀英雄烈士的重要场所,承载着萧山人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萧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内,集中再现了253名烈士的英雄事迹。英烈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在保家卫国的一线、在祖国建设的热土上冲锋陷阵、抛洒热血,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
每一位英雄烈士,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每一次对英烈的致敬,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今年9月30日是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让我们通过追忆其中的4名烈士,学习他们出生入死、舍己为人、前赴后继、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献身精神,营造全社会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
文/项亚琼 徐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