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南旧事》有感
■湘湖小学 纪茹涵
指导老师:钱佳音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心脏,是繁华的商业中心,是莘莘学子向往的知识殿堂。每次回奶奶家经过北京,我都被它流光溢彩的夜景吸引,被它雄伟壮观的建筑震撼,但我却从未真正走进它,读懂它。直到今年夏天读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书中的小英子就像我一个从未谋面的朋友,以她独特的视角,带我穿越时空,走进这座古城。
这是一趟奇异的阅读之旅,虽然隔着一百年的时空,我却感到无比亲切。我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下一个又一个触动我心灵的片段,一遍又一遍地回味着每一个人物悲喜交加的人生。
暖暖的冬阳下,骆驼队缓缓走来,天真烂漫的小英子学着它们嚼草的模样,体会着慢的艺术,那是人与自然相融的样子;悠长的胡同里,人们不用藏起人生的痛苦,互相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有人愿意讲,有人愿意听,那是老北京独特的人情味;温暖的家庭里,偶尔也会泛起情感的暗流,爸爸对兰姨娘有一种暧昧的情愫,小英子看到妈妈黯然的忧伤,暗中撮合兰姨娘和德先叔,用爱情守护了另一段爱情。
在小英子的世界里,人类的悲喜是能够相通的,爱的世界就应该没有伤害。我想正是这座古城用温柔和充沛的情感滋养了小英子的童年,而小英子也用自己纯真勇敢的童年之光,照亮了这座城。
当然,这座城中,也并非全然都是令人欣喜的小美好,也有很多令人唏嘘的大残酷。惠安馆里那个被等待困住的“疯”女人秀贞,那些回不去的曾经,找不回的感情,等不到的再见,到不了的未来,交织成一张无可奈何的命运之网;与小英子一起蹲在草地里说话的慈爱哥哥,却成了令人心寒的盗贼,让我感受到人性并非非黑即白,这世间的善恶,也并没有那么清晰的界限;“爸爸的花儿落了”,随之而来的生离死别,更是让我体会到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痛苦与哀伤。
作者林海音,就是长大了的小英子,在这本《城南旧事》中,用现实的残忍与命运的慈悲,构建了这一座忧喜参半的童年之城。那个年代的童年,它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无忧无虑、快乐自由。它既有困苦与挑战,也有慈悲与成长;既有善良与纯真,也有无奈与困惑。而正是这样“忧喜参半”的童年,教给我们智慧、勇气与担当。
书中的喜乐与忧伤,让我明白,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其独特的色彩。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他们带着童年的美好回忆,温暖地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他们或许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去抚平过去的创伤,寻找内心的平静。而北京,这座古老而文明的城市,它见证了无数人的成长,也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
一百年前的北京处在风雨飘摇的大变革前夜,一百年后的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城南旧事》是本一百年前的童年传记,而此刻的我们,也在崭新的时代书写我们的童年记忆。
时光不息,童年永恒。无论我们的童年是喜是忧,它都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它塑造着我们的性格,影响着我们的选择,也指引着我们的方向。让我们带着童年的记忆,勇敢地走向未来,就像北京这座城市一样,不断向前,不断进步,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