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和良
那年,不是我不想邀请
只是我破败的家乡
实在无颜面对你
那年,你若来村里
便知落脚有多难
没有一块干净的地
进村的路,窄小弯如“羊肠”
阿土家着火了,
消防车急得哇哇叫,就是进不来
那年,村庄破旧
精神的落寞
让它几乎被历史遗忘
那年,灶头的污水汇聚成“溪流”
阿黄和鸡鸭大摇大摆
那年,正月里热闹
村里头做戏文,八仙桌上
鱼尾巴蒸了又蒸也舍不得吃
那年,挣的是工分
吃的是“大锅饭”
寒冬腊月,借米下锅成常态
那年,上学吃的是番薯和南瓜
想想米饭和猪肉,嘴角口水流
那年,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
关扬哥穷则思变
领头办起减速器厂
村里“孵”出13家姊妹厂
那年,月光分外皎洁
全村人围坐在樟树底下,
黑白电视雪花点点,但仍能看清
中国男足矫健的身影
那年,生活虽平凡
老磁带也常常卡壳
但热爱终抵岁月长
那年,我们定下“愚公志”,
任劳任怨,执笔写春秋
那年,小小村庄捐款140万
文化礼堂凤凰涅槃羽更丰
那年,村口矗立起大牌坊
五星民宿“青社里”,
一跃成为新地标
那年,美院瞿老师
深情绘就“黄岭山居图”
那年,猫爪爪和阿露
导演了丛书之祖《儒学警悟》
建刚和海方本色出演,
将它搬上了自媒体
那年,我们带着乡亲游“五一”
比一比晒一晒,
“3A”级景区村庄谁更胜
如今,小山村有了新文案——
斜爿坞牌减速器,让你慢享生活
如今,村口山花纷繁
纵使时光飞逝,那些
有你的过往,永远定格在心间
十月,我在金秋向你邀约,
请你走进这绿色家园,
一笼烟雨,一路繁花,
一筐筐香甜的果实,
这隐于寻常中的幸福
便是我一眼万年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