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项亚琼
道路干净整洁、建筑绿化错落有致……走进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这里宁静雅致的环境十分适合托养员休养。“如何让生活在这里的残疾人活得更有尊严更具幸福感?”作为区残疾人托养中心负责人,韩寅权以爱心、责任、专业精神,诠释了医者仁心和担当,并用实际行动不断践行为弱势群体谋福祉的初衷。
多举措提升残疾人服务品质
康复是残疾人最迫切的期望,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2010年5月,一所集康复、托养、教育、文化体育等为一体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区特殊康复中心投入试运行。同年10月,韩寅权从萧山卫生系统调入区特殊康复中心工作,担任成康部主任,负责成康部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刚来时,我们团队只有10余个人,目前我们的工作团队达150余人,有康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护理员等。” 韩寅权介绍说。一步一步,在他的指导下,康复病区从无到有,从有到功能完善,残疾托养康复护理工作一步步走向正轨。
2016年,区残疾人托养中心由区残联委托浙江萧山医院管理,设有门诊康复区、十大康教功能室(工疗室、球艺室、阅览室、书画室、手工室、生活技能训练室、棋牌室、音乐舞蹈室、农疗乐园、物理治疗室)等,主要服务以残疾托养为主线,医疗康复入住为补充,开展神经康复、骨科康复。作为区残疾人托养中心负责人,工作中韩寅权始终把残疾人的“急难愁盼”放在心里,扎扎实实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事,努力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各项事业发展,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残疾人各项优惠政策,做到应收尽收,努力让残疾人享受应有的服务。“目前,中心收治入院的托养员达200余人,主要以萧山区户籍且残疾等级为肢体一、二级或智力残疾的持证残疾人为主,骨科、神经康复病人为补充。”韩寅权介绍说。
始终将残疾人的冷暖挂心中
“每个残疾人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只有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自力更生,他们的家庭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在韩寅权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设置在残疾人托养中心内的残疾人之家,10多名身有残疾的小伙伴熟练地做着各自环节的工作,串好的珠子整齐地摆放在一起。
在这里,托养员们通过串珠子、压花等工疗活动,在锻炼肢体和智力的同时获取相应的报酬。运营初期,残疾人从事辅助性就业项目的收益并不高,为此韩寅权和同事们四处奔走,协调各方资源,寻找适合残疾人做的手工产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除了常年开展的工疗活动外,近期我们还联合相关机构积极打造载体创设活动,推出心智障碍青年帮扶性就业项目,帮助心智障碍青年尽快融入社会。” 韩寅权介绍说。今年6月起,托养中心联合爱心机构选拔了16名心智障碍青年进行仓储理货、保洁、手工制作等多个职业样本学习,其中综合能力较强的4名学员进入到烘焙制作的职业样本学习,后期将与实习企业达成就业协议,为他们提供3-4名职业烘焙师岗位。
“从前期在中心半封闭式的社交、生活技能学习到现阶段的职业实训,我们的初衷是为心智障碍青年们融入社会、实现就业提供帮扶。”14年来,作为扶残助残的“领头羊”,韩寅权始终将残疾人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中,竭尽所能帮助更多残疾人勇敢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如今,党和国家对残疾人工作越来越重视,特惠普惠政策越来越惠及广大残疾人。作为这一行业的从业者,今后我将更好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担当,更好地帮助残疾人及其背后的家庭,这也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 韩寅权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