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背包揽胜

剑阁峥嵘而崔嵬

  ■木瓜

  淡墨秋山,朗朗光照。山顶上,浓绿、淡红,深黄、浅碧,流淌着秋的清澈,秋的雅致。站上高处,一览众山,大剑山、小剑山两山紧密相连,七十二峰拔地而起,群岭苍茫,绵亘一百多里。山北面,千仞峭壁,如刀削斧劈;而山南,青山翠峦,秋意正浓。

  喜欢秋天,喜欢秋天的风韵,喜欢枫叶红了的时候,背上行囊,走在他乡铺满厚厚落叶的山道,听那穿林而来的风声,听那林间鸟儿的叫唤,一步一步,让心迷失在陌生的秋景之中。

  11月4日,我们来到川北的剑阁县,一路山水,一路风光。大剑山、小剑山,巍峨耸立,景色撩人,金黄翠绿火红交织,层林尽染,秋山如画,这正是剑门关一年之中最佳游览观光的时节。剑门关,古称剑阁,地处广元市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语出唐朝李白诗《蜀道难》,诗中形容剑门关山势险峻,地形险要,战略性强,易守难攻。据史料记载,诸葛亮任蜀汉丞相时,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便令军士凿山岩,修栈道,建成了剑门蜀道;见大剑山中断处,壁高千仞,天开一线,又在此峡谷隘口垒石为关,修筑关门,于是乎就有了剑门关。

  关楼,雄踞于剑门关的隘口上,始设于蜀汉,有1700多年的历史。关楼坐南朝北,分为台基和阁楼两部分,青石条错缝筑成的四方形台基,上置全木结构阁楼两层,重檐歇山顶,翼角凌空,“天下雄关”四个金色大字,悬挂于檐下。抬头仰望,关楼巍巍、端庄,周身凝固着一层令人心魂悸动的气息。沿石阶登上关楼,眼望关口内外,我看到了漂流而过的岁月,看到了旷野寂寂,群山绵绵,气象萧森。大剑山挺立两侧,高高的山峰像两把利剑直插云天,陡峭的石壁高达近三百米,关隘底部狭窄,宽度不足四十米,只容得下剑门蜀道和大剑溪相拥而过。唐代诗人杜甫诗云:“唯有天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在古代,剑门关被称作“蜀北屏障,两川咽喉”,这里是出入四川的必经之路。二千多年来,无数次战争,就是为了夺得关口的控制权。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当年蜀军大将姜维领3万兵马守剑门关,拒魏将钟会10万大军于关外。

  走下关楼,阴沉沉的天空,打开了一条缝隙,阳光顺势穿透下来,将大小剑山照得通亮。“太阳出来罗嘞,喜洋洋欧啷罗……”山道上不知是谁唱起了川渝民歌。小刘说:秋冬两季,川北地区云雾天气较多,日光难以到达地面,会有120多天见不到太阳。难怪,这里的人们见到太阳出来会如此兴高采烈。过了雷鸣桥、剑门喊泉,我们与华老师分道扬镳,他走他的剑阁蜀道,去往叹关台、五丁坪、地质博物馆、细雨廊;而我们走上了一条蜿蜒向上的登山小道。山路崎岖,松竹夹道,仙云客栈、柿树坪、绝壁廊,翠影疏处可见石笋峰高高耸立,似一根刚刚出土的竹笋,独立于悬崖绝壁之旁。石笋下杂树繁茂,翠竹浮香。高达79米的石笋峰,清逸挺拔,通体不长一草一木,而在石笋的顶部,却生长着茂盛的灌木。在石笋亭坐上观光车,途经七十二峰观景台,来到了仙女廊。这一路,竹树花草,习习摇风,心随自然。

  每次出门旅行,都需要预先做一点功课,去广元之前,我已做好了心理建设。四川朋友曾经友情提示,上剑门关可一定要去爬一爬鸟道与猿猱道,那刺激,那感受,绝对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和挑战。

  全长900米的鸟道,开凿于悬崖峭壁之上,垂直高差110米,山路的宽度仅有30厘米,沿途险绝异常。猿猱道,惊险更甚,为景区内难度系数最高的一段山路,虽说全长仅有400米,而最高落差达200米,无防护栏杆,呈“之”字形贴崖壁蜿蜒而上。

  爬鸟道并不容易,山陡峭,路狭窄,步步惊心。双手紧紧抓住两旁的铁链,使劲往上,两眼紧盯着石台阶,处处留意。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爬山,爬着爬着,脚下的路似乎变得很漫长。虽说去前已有心理准备,到了实战,还是心惊肉跳,腿肚子打颤。除了惊险刺激的感受外,雄奇秀丽的景色,已没那么重要了。小蒋说:凡是攀爬过鸟道、猿猱道的人,都不难理解诗仙李白为何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

  爬完了大剑山峭壁上这一程鸟道,紧绷着的身心需要放松安慰,在仙女桥坐下来休息,顺带着听一脸智慧的蒋剑钧摆摆龙门阵。他那嘶哑的嗓子,讲起历史故事来还是蛮有意味:鸟道与猿猱道,并非古迹,是由景区在2012年自行设计打造出来的景点。剑门关,真正的古道只有一条,那就是金牛道。相传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欲吞蜀,苦于山重水复,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五丁力士,劈山开道,修通了道路,但他迎来的并非金牛,而是秦国的军队。后人将这条路称为金牛道。剑门蜀道,只是金牛道的一段,道路因经过剑门关天险而得名,自秦汉时期开始,便已作为关中入蜀的主要通道。

  穿过了那片马尾松林,就到了妈妈崖,此处海拔1166米,垂直90度的陡崖,特别险峻、陡峭,许多游人来到崖边,都不敢将头探出看岩崖奇绝的景象。小蒋与几位胆大的游客上前去看了一眼,都不自然地发出“妈呀”的叫声。听说妈妈崖就是由这一声惊吓声而得名。

  淡墨秋山,朗朗光照。山顶上,浓绿、淡红,深黄、浅碧,流淌着秋的清澈,秋的雅致。站上高处,一览众山,大剑山、小剑山两山紧密相连,七十二峰拔地而起,群岭苍茫,绵亘一百多里。山北面,千仞峭壁,如刀削斧劈;而山南,青山翠峦,秋意正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往事悠悠~~~
~~~
背包揽胜~~~
湘湖诗会~~~
闲坐烹茗~~~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周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公益
萧山围垦赋
走向生命的深处
剑阁峥嵘而崔嵬
新农村
最好的行囊是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