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黄婷 通讯员 方嘉懿
“一条大道,两路风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是目前萧山“四好农村路”展现出的自然画卷。
日前,我区“红领交通·一路共富”党建品牌、河上镇“党建引领·路通业兴”党建品牌双双入选第一批市级“一路共富”党建子品牌。在党建助力下,我区将路况优、路域美、设施齐、功能全、管理精、颜值高的村路风景线,串联成美丽农村交通经济走廊,助力乡村振兴。
路通业兴幸福来
农村公路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是贫瘠与富足、困顿与希望。
作为萧山党建引领交通发展的试点地,河上镇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全域美丽建设的重要一环,串点成线构建美丽风景带,在党建引领下,打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如今,河上镇的每一条乡村道路都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它们穿梭于绿水青山之间,连接着每一个村落,每一片田野。
“2018年,我们镇在全市率先获得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镇称号,自2019年起每年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全镇建设总里程数已达50公里,总投入约6300万元。”河上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修一条公路,串一路风景,融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河上镇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不断打通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化的通道。如今,沿着河上的“四好农村路”,一大批农文旅共富项目蓬勃发展。河上老街、海鸟天地、东山民宿、星空田园小镇、梦娜斯庄园、龙出没漂流、博帆农业等一个个文旅项目串点成线。2023年河上镇投入8000余万元对“膜材料小镇”产业园区进行提升改造,三横五纵8条道路焕然一新,为小镇注入了新活力,膜材料小镇已成为河上镇“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金名片。
坚持党建统领推动美丽建设、激活美丽经济,“四好农村路”建设带动了河上镇党建共富示范带不断延伸,并以此为辐射,广泛开展美丽共创,打造农村产业新品牌。
道路畅通,让一方百姓的生活焕发出了新活力。河上镇百姓“15分钟生活圈”范围变得更大,幸福感更强;道路的畅通,为农文旅共富项目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农产品直达城区的餐桌更加快捷,游客也更愿意到河上观光旅游,文旅项目直接为本地村民创造就业岗位1000余个,年游客量达40万人次,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致富。
共建共享促振兴
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萧山聚焦党建联建,构建贯通市、区、镇、村“四级”党建联建机制。同时,通过与区邮政管理局党建联建、“交邮融合 红领共富”党建品牌联创等,探索“党建+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农村客货邮基础设施共建、线路资源共用、信息技术共享,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快递物流服务。
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超100亿元,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1550公里,建设村级物流服务点290个,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为5A级,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力。
“在‘四好农村路’建设和管养中,我们注重全民共治,完善‘区、镇、村’三级路长组织体系,建立群众参与农村公路管理长效机制,已有341个村社将爱路护路纳入乡规民约。依托‘智联管养’平台,吸纳村民参与农村公路管养,提供‘四好农村路’公益就业岗位900余个,公路共管水平显著提升。”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因路而兴,因路而富。通过大泥线、来娘线、塘湄线等道路的提升改造,将萧山乡村的茶叶、杨梅等特色农产品串联起来,激活了戴村运动休闲小镇、“古韵欢潭”国家3A级旅游景区、梅林村“未来乡村”、横一村“未来大地”等乡村旅游景点,让农村公路真正成为景观路、致富路、希望路,将沉睡在萧山乡村间的各种“资源”变成“资产”。
农村公路路网,如今已成为“城”与“乡”的良好沟通媒介。接下来,我区将继续坚持党建领航,深化“红领交通·一路共富”党建品牌,聚焦“共享”农村路,统筹公路交通、生态环境与行业发展等要素,加快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进一步放大“交通+”效应,为推进萧山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提供交通力量、展现交通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