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蒋超 通讯员 李怡笑)“今天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下我们可以安心过年了!”深夜,一杯暖茶被递到萧山法院执行员龚朝的手中,站在他面前的工人紧锁的眉头总算在此刻解开。这是近日萧山法院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中的一个镜头。
说起来,双方当事人争执不下的,是10余台绣花机的“去处”。由于某纺织企业近年经营不佳,其中三笔债务经过审判进入了执行阶段。龚朝了解到,纺织企业也曾想出售名下的绣花机用以清偿债务,但由于债务未结清,在交付机器时遭到了众多债权人的阻挠。
“不是我们不想快点还钱,公司目前处境艰难,只有尽快出售厂房内的机器,才能清偿债务。”厂房内,企业负责人试图解释,但几位债权人情绪较为激动,“不行,未经我们的同意,这批机器设备绝不能出售!”
而此时,绣花机已在厂房中搁置数月,不仅导致债务难以结清,每月还产生数万元的厂房租金。同时受设备折旧和市场迭代影响,机器的价值也在下降。
经调查,部分债权人就是企业员工,来法院申请执行是为了拿回公司欠发的薪资。除此之外,企业还拖欠了10余名员工的薪资,双方纠纷尚在调解中。要妥善解决好工人烦“薪”事和公司其他债务纠纷,关键就在于这批绣花机能否尽快卖出。
经过深思熟虑,龚朝认为如果按照常规评估拍卖程序处置这批机器设备,不但耗时较长,在此期间产生的房租费用也将持续增加企业的负担。而且绣花机的专用性较强,加之市场变动等因素,能否成交及成交价格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请你们相信我,今天我来就是想要寻求各方最优解。如果买方直接把货款支付给你们可不可行?”在龚朝的耐心解释和开导后,几位债权人的态度有所软化。在龚朝的主持下,买家同意将设备款支付给债权人,纺织企业与债权人现场逐一确认债权,并达成债务偿还方案。买家当天便将100余万元的设备款直接支付给相应债权人。
一案结,多案解。执行员在本案中不仅为多家企业执行到位100余万元案款,还帮助10余名工人讨回了20余万元欠薪,避免了厂房空置和机器闲置造成的损失,真正实现助企纾困、助工安“薪”。
接下来,萧山法院将继续花大力气集中执结一批欠薪案件,坚持“量体裁衣”,以实际行动解决人民群众烦“薪”事、守护群众安“薪”年,让各方利益主体感受到司法权威和司法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