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理“问题合同” 让村集体“家底”厚起来

  本报讯 (首席记者  蒋超  通讯员  萧清)“这次不规范合同专项治理真是‘及时雨’,收回了历史疑难应收款22万元,提升了承包合同价格,我们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更有信心了。”近日,楼塔镇楼家塔村干部谈起规范合同管理的事特别开心。

  村集体“三资”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4年以来,区纪委监委以村级不规范合同专项治理为切入点,扎实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三清一促”专项行动,促进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规范化管理,护航乡村共富。

  “我们以‘问题合同’清理为切口,着力解决村集体资产资源底数不清、合同签订不规范、履约不到位等问题。”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组织各镇街开展自查自纠,对村集体经济合同进行了全面摸底,并建立台账。同时,会同区农业农村局开展专项检查,对问题合同“拉网式”大排查,深挖细查问题线索。截至目前,累计清理长期合同、低价合同等各类不规范合同436份,催收催缴欠款3458.99万元。

  为从源头解决价格不合理问题,推动专项治理有“价”可循,区纪委监委会同区农业农村局督促各镇街出台资产资源承包租赁指导价格,明确最低价格标准,进一步延伸了村级合同管理的“链条”。

  日前,区纪委监委第六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在对党湾镇某村回访检查时了解到,该村与一辖区企业签订了新的租赁合同,租金从原来的4000元每亩增加到10000元每亩,租赁签订从“五年一签”改为“一年一签”。在镇纪委的督促下,该村结合指导价格,与企业多次反复协商沟通,最终达成改签共识。随着历史遗留的长期合同、低价合同被清理,村集体的“钱袋子”更鼓了。

  针对村集体经济合同签订履约过程中存在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区纪委监委发挥好监督执纪作用,守好村集体家底。比如,新街街道以低价合同清理为牵引,进一步明确村级集体资产、集体资源起始价格的指导性意见,研究使用13种合同标准模板,进一步筑牢了村社增收的基石。

  此外,我区还充分发挥数字监督优势,探索“智慧印章”应用,重塑村级合同审查运行体系,靶向性纠治流程规范等问题。试点以来,已智慧审查村级合同437份,提出156条修改完善建议。

  2024年,我区以专项治理为契机,推动村集体“三资”底数更清,小微权力运行更加规范,“中梗阻”问题得到解决,全区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租赁收入同比增长了13.2%。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专题
   第06版:综合
   第07版:萧友圈
   第08版:专题
新一批“萧山好人”出炉
以查促防 筑牢“防火墙”
治理“问题合同” 让村集体“家底”厚起来
区教育领域矛盾纠纷 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成立
家门口的 “文化年味”
区侨联开展新春走访慰问活动
交通事故受伤害 法律援助解民忧
80多位残障人士及其家属参加无障碍观影活动
向新时代清廉高地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