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类人群建议做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代表骨骼里的骨量情况,是判断骨头里面钙够不够、骨骼强度好不好的重要指标。绝大多数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及营养均衡的健康年轻人,不需要常规做骨密度检查。但是,以下四类人群建议做骨密度检查。

  一是50岁以上发生了任何原因导致骨折的人群。

  二是65岁以上的女性、70岁以上的男性都应该做一次骨密度检查,并到专科医生处就诊,根据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三是绝经后至65岁的女性、50岁至70岁的男性,如果有骨折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有骨质疏松症状(活动后腰背痛、身高降低、驼背等),也需要做骨密度检查。

  四是不到上述年龄,但患有引起低骨量或骨丢失的疾病,或者服用可引起低骨量或骨丢失药物的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单纯依据体脂秤、超声骨密度的检查结果不能诊断骨质疏松。体脂秤理论上能简单反映出骨骼的健康程度,但计算结果与饮水情况、使用方法、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准确性有限。超声骨密度检查只是骨质疏松的一种筛查方式,可能出现漏诊。

  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DXA)是用低剂量X线检查身体成分的方法,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同时也是反映身体脂肪和瘦组织(如肌肉量)含量的金标准。

  特别提醒:DXA 需要检查腰椎和髋部两个部位,如果仅检查其中一个部位,可能出现漏诊。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骨密度偏低,是否就意味着患有骨质疏松症呢?据了解,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之一就是骨密度的降低。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DXA)中,如果T值≤-2.5,则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改变,但同时也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会逐渐下降。通过科学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营养补充、运动等,可以有效改善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如果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通过药物+生活方式干预的方式延缓骨流失、降低骨折风险。

  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多由甲亢、糖尿病、长期用激素等疾病或药物引起。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导致骨代谢加速,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骨形成并增加骨吸收。治疗原发病后,骨质疏松症状可得到改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周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小记者
依靠AI生成的内容,能随心使用吗?
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大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
入地10910米!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胜利完钻
俄一架轻型飞机硬着陆致2人死亡
四类人群建议做骨密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