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00后”护士 青春与使命交织的晨光

5·12国际护士节
  区中医院手术室护理团队

  王诗懿在照顾病人

  王小能(左)和傅梦颖进行交接班

  王蒙佳在工作中

  ◀▼生活中,她们和同龄人一样爱美,爱生活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目前,全区在册护士10968人,其中女护士有10574人,男护士有394人,“00后”护士727人。

  有人说,“00后”是吃不了苦的一代。可是每到关键时刻,他们总是义无反顾冲在最前线,托举起生命的重量。他们是新时代的白衣天使,用坚守和爱点亮生命之光。

  今天,让我们一起关注这群“00后”护理新生力量。

  区一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王诗懿:

  用专业成为护理一线的“全能选手”

  ■记者 盛凤琴 朱佳鹏 通讯员 来舒

  区第一人民医院2号楼住院部有一个全科医学科,有着一支临床经验丰富、业务素质全面的全科护理团队。“00后”王诗懿就是一名全科护士。她是科室里年纪最轻的成员,也是同事们的“团宠”。

  全科护士,顾名思义,需要掌握基础护理、急救护理、重症监护等核心技能,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工作第5年,经历了急诊、妇科、全科医学科的岗位轮转后,王诗懿正式上岗。

  目前,医院全科医学科有床位33张,收治的患者多数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往往伴有多种合并症,比如吸入性肺炎、慢阻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工作时,王诗懿经常要推着治疗车为慢阻肺患者叩背排痰,给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采访当天,交接班时她得知病区患者有咳痰不畅的情况,第一时间来病房了解情况。“奶奶,晚上没睡好呀,有痰咳不出来是吧。坐起来,我给你拍一拍哦……”

  在全科医学科,最为常见的病就是吸入性肺炎,患者因为年老体弱、痰液粘稠等问题,经常会出现咳痰困难、呼吸不畅的情况。吸痰、拍背是王诗懿经常要做的事。为了让病人家属能够更好地掌握护理要点,她还特意制作了一段科普小视频,家属反馈良好。这段小视频还拿下了院内护士科普技能视频比赛的一等奖。

  “全科护理就像医学界的‘特种兵集训营’。”护士长周国琴说,“我们要处理呼吸科的气道护理,要应对心内科的急救复苏,还要掌握神经内科的康复指导。”这样的工作环境,让青涩的护理新兵迅速成长为多面手。

  走上护理岗位后,王诗懿体会到,护理不仅是输液、换药,更是用耐心和温度托起生命的希望。如今的她,早已在临床护理上游刃有余,但是上岗第一天手忙脚乱的场景,她依然记忆犹新。

  那是在2020年11月,刚结束规培的王诗懿在急诊科迎来职业初体验,首日值班便遭遇惊心动魄的抢救。一名80岁心脏骤停患者被送来时已无自主呼吸,带教老师沉稳的声音穿透急救室的嘈杂:“诗懿,准备导尿包!”颤抖的双手在生死时速中完成首次留置导尿管操作,但监护仪上最终归于平直的线条让她彻夜难眠。

  这场“急诊成人礼”成了职业蜕变的催化剂。她在急诊科锤炼应急能力,在妇科病房磨练精细化护理,最终在全科医学科完成护理“全能拼图”。如今面对突发抢救,她已能娴熟配合医生建立静脉通路、准备急救物品,监护仪报警的红光映在护目镜上,化作沉稳有序的应对流程。

  穿上护士服,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脱下护士服,是“00后”的洒脱与浪漫。她跟同龄人一样,喜欢旅游,喜欢美食,喜欢玩游戏。她把游戏闯关思维融入工作,将复杂病例视作需要攻略的“副本”,提升抢救技能好比“升级装备”。

  周国琴感慨:“‘00后’这代人有独特的职业信念——既能跪地抢救,也能云端科普,这是现代护理该有的模样。”

  “00后”护士王诗懿,在全科病房这个充满挑战的地方,带着对生命的敬畏,时刻为下一场救治做好准备。

  萧山医院“00后”院前急救“姐妹花”:

  用青春扛起“生命摆渡人”的责任

  ■记者 盛凤琴 陈伟聪 通讯员 范柯军

  呼救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如果说120是城市的“生命线”,院前急救医护就是生命的“守护神”,他们24小时值守,争分夺秒,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浙江萧山医院一对“00后”姐妹花王小能、傅梦颖就是院前急救护士。

  王小能,2002年出生,去年9月入职,第一份工作就是院前急救护士。傅梦颖与她同一天入职,缘分让两人走上了同一个岗位。两个同龄的姐妹花成了最铁的“战友”。这是她们工作后过的第一个护士节。

  8日早上7点30分,傅梦颖刚下班,王小能接班。“肾上腺素10支,阿托品2支、纳洛酮3支……数量核对无误。”姐妹俩正在进行交接班的药品核对,这也是保障患者生命营救必不可少的环节 。

  在刚刚过去的24小时里,傅梦颖所在120急救团队完成了13次急救任务,其中午夜之后的任务就有4个。她说:“今天夜班的任务还算少的,我们忙的时候一个晚上要出六七次任务,基本上每隔1小时就要出一次任务,晚上没得休息的,随时都要做好急救准备。”

  刚核对完药品,站点里的喇叭就响起了。“我要出发了,一会再聊……”采访时,王小能匆匆上车赶往急救现场,前后用时不到1分钟。

  “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患者面前”是每位院前急救人员心中的一个“执念”。傅梦颖说:“我们两个走上工作岗位已经有半年多时间了,从学校到院前急救,从理论到救援第一线,一开始还不太适应,这与我最初设想的不同,院前急救护士的工作远比‘打针、换药、测体温’复杂得多。每次出任务,我们会碰到各种突发情况,车祸、脑梗、心梗……内科、外科急救等技能都需要熟练掌握,并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救治,只有掌握过硬的急救护理技能,才能应对急救现场的突发状况。”

  心梗患者如何急救?中毒患者如何护理?各类突发病情的处理流程必须牢记在心。为此,姐妹俩也是边工作边学习。在刚刚结束的全区急救技能比武大赛中,王小能和傅梦颖代表萧山医院急救团队出战,通过努力,她们拿到了两个二等奖。对两个初出茅庐的院前急救新人来说,这既是肯定,更是激励。

  跟很多同龄人相比,院前急救护士这份职业让她们见到了更多的人情冷暖和生死离别。“生命有时候很脆弱,有时候很坚强。当一个生命因为病情太过严重,我们无法挽救时,会很伤心,很失落;但是每次通过我们的急救,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时,我们会很开心,满满的成就感。”王小能说,“这个职业真的很辛苦,但我们俩都很热爱,每次上完班很累,回家狠狠补上一觉又能‘满血’回归……”

  在萧山,还有很多像傅梦颖、王小能一样的年轻人站上了院前急救岗位,用青春扛起“生命摆渡人”的责任,守护着百姓的健康。

  区二医院消化内科护士王蒙佳:

  用温情丈量生命的深度

  ■记者 盛凤琴 陈伟聪 通讯员 沈仲剑

  夜幕深沉,区第二人民医院消化(肿瘤)内科病区,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与呼吸机低沉的嗡鸣交织成生命的交响曲。25岁的王蒙佳,正微微俯身,为患者调整输液速度。此刻,她腕表指针已划过零点。这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医院的“00后”护士,入职仅半年便以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温度,成为病区最年轻的生命守护者。

  9日,记者来到区二医院,此时的王蒙佳刚下夜班,她所在的病区是消化内科和肿瘤科的混合病区,里面收治的是消化道疾病患者和一些肿瘤终末期的患者。在她看来,护士的职责不仅仅是守护患者的生命体征,更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点燃他们心中对生的渴望。

  说话间,王蒙佳来到了经历了数次化疗的王阿姨身边:“王阿姨,您又闯过了一关,下次继续加油。等化疗结束,我们要给您发奖状嘞……”化疗的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切体会。王蒙佳的鼓励,让王阿姨信心倍增。

  随后,她又来到了隔壁病房,患者是一位刚做完肠胃镜的女士。“阿姨,今天刚刚做完肠镜,接下来几个小时内不能吃东西哦;要是有什么不舒服的,第一时间跟我们说……”王蒙佳的提醒让患者宽心不少。

  对于护士而言,扎针注射是最基本的技能。静脉注射、皮下扎针、肌肉注射……不同的进针方式,技巧也各不相同。为了能熟练掌握扎针技巧,王蒙佳在练习时,会“狠心”对自己的胳膊“下手”。她认为,如果扎针成功率不高,患者就要承受更多的痛苦,这让她心里满是愧疚。

  在实际工作中,进针难免会失手。她曾担心会被患者责备,但是回应的却是一句句安慰:“小姑娘别急,我这血管本就难找。”这样的理解和包容,让她这个护理新人深受感动。

  一直以来,区二医院都很注重人文关怀。在这里,护士们会给行动不便的老人理理发、剪剪指甲、唠唠家常,出院时发个鼓励的小奖状,晚上巡房时在门口留个小夜灯……这些未被写进护理指南的“超纲服务”,赢得了患者和家属们的一致点赞。

  近年来,我区医疗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新院区建设和新技术发展让百姓就医更为便捷,区二医院新院区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如今,新院区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今年将启用。随着新院区的启用,这位年轻的护士也将迎来更广阔的舞台。

  “听说,新院区我们科室的床位有40多张,到时候护理工作量、护理质量要求等也将大大提升,能够为家乡百姓健康出力,我觉得很有意义。”这位充满“00后”青春热情的护士,正怀揣着梦想与希望,迎接她的第一个护士节。

  记者手记

  当有人说“00后”还是孩子,他们已学会在监护仪报警声中快速成长。白衣天使,这份职业让这群“00后”年轻护士得以提前阅读生命,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读懂八十岁的皱纹,在朝气蓬勃时领悟生命终点的庄严。

  今年是我身为记者采写全区医疗报道的第六年,这期间采访过很多医护人员。我常说,他们是一群与时间赛跑的人,每当需要救援时,这群白衣战士总能及时出现,挺身而出。

  医疗护理工作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可能会遇到无数个挑战和考验,但请记住,每一个患者康复的笑容,每一次成功的救治,都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如今,南丁格尔的灯传到了这群“00后”护士手中,它依然明亮,只是增添了新的光芒:那是智能输液泵的蓝光,电子病历屏闪烁的荧光,更是青春与使命交织的晨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调查
   第04版:文化·影像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天下
   第07版:太阳花
   第08版:教育
“00后”护士 青春与使命交织的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