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建华:筑好“暖心巢” 铺就“共富路”

  ■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杨丽

  在宁围街道宁新村,村民们迎来了今年最重要的时刻——潮遇宁新里的2899套回迁房如期交付。这份幸福的实现,离不开区人大代表、宁新村党委书记朱建华的不懈努力。

  “以前潮遇宁新里周边的耕文路、市场中路等都是断头路,村民们也担心以后出行不方便。”朱建华深知,要实现村民的“安居梦”,不仅要建好新房,更要完善周边的交通配套。于是,他将村民们的心声传递到了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全线打通耕文路,缓解南北交通压力的建议》,希望改善小区周边交通条件。

  今年年初,朱建华又来到耕文路查看,情况令他满心欢喜,“在区人大的助推下,区里展开了市政道路统筹推进‘百日攻坚’行动,畅通了不少道路。”如今,耕文路的施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将在不久后迎来通车,小区周边的市场中路和新华西路也畅通了,将大大便利居民出行。

  安居是基础,富民是目标,带领村民们共同走上“共富路”,一直是朱建华履职期间思考的重点。

  在参与《杭州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规定(草案)》立法意见征询时,朱建华发现规定中有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外投资的条款,他立即组织经联社成员讨论,并向村民征集意见,制定出了一份对外投资方案。2024年,《规定》正式实施,该投资方案通过了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并向宁围街道办事处备案实施,预计每年能增加7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宁新村尝到了村集体经济对外投资的“头口水”。

  “去年人代会,我们还提出了《区级部门加快出台新村级留用地政策的建议》,年底区里就出台了《杭州市萧山区村级留用地高质量开发管理办法》。”朱建华说,宁新村也同步抓住机遇,结合本村实际,通过“以地换房”方案,换取了安置房底商的使用权,并与“经开国控”拟定了在信息港七期的以地换房协议,曾经停留在账册上的数字,正转化为可观的“钱景”,更为宁新村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大代表不仅要为百姓发声,更要为百姓谋幸福。”朱建华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从“安居梦”到“共富路”,他始终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践行初心,为村民的未来描绘美好蓝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小记者
励建书:在数学世界与故土情怀间搭建桥梁
民进省委会机关支部来萧开展 “走基地、忆先贤、话初心、庆华诞” 主题活动
全区入企执法和服务标准 推进会召开
朱建华:筑好“暖心巢” 铺就“共富路”
沈洲:尽企业家之责 履政协委员之职
萧山区劳模工匠协会 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卫浴产品是“李鬼”? 没收处罚没商量
“AI助力企业”公益培训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