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幼芬
有些事,做着做着,就黄了;有些人,爱着爱着,就丢了。唯有身体,是人永远的朋友。多听听它的声音,给些交流与抚慰,身体安好,心才安详。人生非战场。
音乐表达情感,绘画述说心境。人的身体,是心灵的房屋,也在说着话。
连续上班不休假,肩颈就变得僵硬,酸胀不适,它在说:“我好累,给我一个休息天吧!”但轮轴转起的节奏里,哪怕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也不能懈怠歇停。于是,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躺沙发。窝进松软的沙发,安静地平躺一刻钟,被抚慰的身体,就感到十分满足,牢骚顿消。
开学季,太阳下军训的学生们,站军姿酸了腰腿,喊口令哑了嗓子,教官的指令,转晕了他们的脑袋。身体在说:“我好累,给我休息几分钟吧!”一找着机会,他们就屁股落地,在草坪上,在跑道上,为身体赢得片刻的小憩,宁可挨批也不轻易放过。
身体是船,心灵是帆,它们互通信息,彼此成全。
最近,身边有两位好友,都因疾病而深受其苦,心亦倍感熬煎。一个,长期贫血与眩晕,在一次普通的检查中,与死神擦肩而过,还好,最后有惊无险,安然返家。另一个,本是轻症,但在明确诊断的过程中,神思恍惚,担惊受怕。为除后患,补做了额外的手术,经病理切片确诊良性后,才心安。
好在,没有白受的苦。身体的病痛,犹如心灵的呐喊——我要更多的爱,终于,在被迫叫停的安静里,她俩都真切地听到了声音。
身体是心灵的房屋。若是房屋漏风,承受不了寒暑之侵,哪怕只是微瑕,也少有人能处之坦然。若是主人耳背,一直没有听到,身体就会提高分贝——罢工,此时,人就不得不停下匆忙的脚步,退出烦嚣的世界,耐心细致地听一听,来自心灵的声音。这是身体的智慧,身心的合作。
虽身心一体,但主心骨,还在心。心一乱,再健壮的身体,也会紧张不安,无法欢悦。那些没有消化的委屈,如潮汹涌的忧虑,都会使身体细胞受累而生病。情绪致病,不乏鲜活的案例!养身先养心,一点都没错。
好瓜果需要土壤肥,风筝高飞离不开好风吹。愉悦的心灵,需要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好屋子,健康美丽的屋子,也需要丰美心灵的滋养。
多年的科普经验告诉我,职场减压类课题,最受欢迎。可见,现代人喜欢拿压力说事儿。压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是人前进的动力,是治疗无聊的妙方。若是用得不好,那就劳损宝贵的身体,如蚁溃堤。压力,被群起而攻之,是无辜受责。归根结底,是人们自己将人生当作了战场。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角逐于战场,赢得胜利,是优秀士兵的本能。偶尔出征,负重的航船,在飘摇大浪中顶风前行,能提升远洋的能力。但,过犹不及,若是战事连绵,身体长期应战,人哪还会有幸福感呢?!
世事流变,万物丰盛。心怀感恩,人将感到满足与惬意,想要更多,则使人体验担忧与沮丧。宁静平和的心绪,是身体安全感的地基。
多少挫折教育,带来的是无数丧失幸福感的孩子,积重难返。苦难的过去,带给人们的激励效益甚微,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无端恐慌,和对自我的无限质疑。唯有充分的觉知,人们才能避免掉入强迫性重复的深坑。
幸福,本是唾手可得的事。它如同花开的芬芳,需要我们用鼻子去闻,如果鼻子塞住了,就算花儿满园怒放,我们也是闻不到花香的,幸福感就此泡了汤。美好的体验,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甜点。
最近,松弛感,三个字,流行正盛,这是惯性紧张的身体,第一需求的表达!
有些事,做着做着,就黄了;有些人,爱着爱着,就丢了。唯有身体,是人永远的朋友。多听听它的声音,给些交流与抚慰,身体安好,心才安详。
人生非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