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7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湖醋鱼不该背上“污名”

  近年来,关于杭州是“美食荒漠”的说法甚嚣尘上,作为杭帮菜的代表之一,西湖醋鱼也被当成了“美食荒漠”典型,甚至成了互联网上一个著名的梗。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西湖醋鱼居然还成了商战武器。今年双十一促销期间,网上流传的一则电商公司公告称,商战手段要文明,请勿为友商点西湖醋鱼外卖,因为这是用“看似友善的方式为对方添堵”。

  历史上,西湖醋鱼的鼎鼎大名来自历史传承、地名捆绑和名人宣传。这道菜和宋嫂鱼羹一样,做法由北传南,历史悠久,又因为绑定了西湖,从而当仁不让成为招牌菜,长盛不衰。尤其是明清时期,文人集聚江南,非常推崇浙菜。大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相当一部分都是浙菜,其中就包括这道醋鱼。近代以来,包括鲁迅、梁实秋等名人都吃过这道菜,尼克松访华时来杭州的餐桌上,也上了这道菜。上至国宴下至民间宴席,西湖醋鱼一时风光无限。

  不过,近年来西湖醋鱼在网络上的极高“知名度”,更多来自于难吃。众所周知,西湖醋鱼名声在外,游客来杭州游玩,总要点上这道招牌菜,可是酸溜溜的味道,难以掩盖鱼腥味,让慕名而来的游客难以下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自然不会对西湖醋鱼有什么好评价。久而久之,这不好的“名声”就开始流传开来。

  有人也尽力在为西湖醋鱼的不好吃找原因,比如饭店的做法不正宗、用的鱼不好等等,还有人干脆说,这醋鱼的做法就没几个人会。不过,这些辩解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关于口味正不正宗,事实上很难评价,因为做法并不统一。袁枚的《随园食单》里说,要用“活青鱼切大块,油灼之”,再加酱、醋、酒;梁实秋却说,做醋鱼不能有油,不能太多汁,也不能厚芡,只能加醋不能放糖;而杭帮菜大师胡忠英的说法是要勾厚芡,用糖醋汁。可见,从古至今,醋鱼的做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要论好吃才算正宗,恐怕袁氏醋鱼还更好吃一些,鱼过油引起美拉德反应,再用酱、醋、酒调味,想必不会有土腥味,可惜做法没保留下来。至于换用高档鱼类,这大家都知道,味道肯定差不了,但是无法体现厨师的技艺。

  评价一道菜,也需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西湖醋鱼这道菜,看似大气上档次,但其本质还是一道平民菜,不然就不会坚持使用土腥气重的草鱼之类的淡水鱼。一种说法是,这就是老底子动物蛋白匮乏的年代,老百姓用来打打牙祭、解解馋的美食,土腥味那就不叫个事儿,醋多放一点不就盖住了?还有的说法是,西湖醋鱼做出的是蟹味,是螃蟹没上市的季节里的替代品,所以用到的调味料跟吃蟹差不多。总而言之,这些说法都揭示了,今人无法欣赏西湖醋鱼的滋味,其实还是时代的差异。这种差异需要理解,让西湖醋鱼背上“污名”没什么必要。你会觉得难吃,只是因为现在生活条件更好了而已。

  至于“鱼都以被做成西湖醋鱼为耻”这种说法上热搜,实在让人匪夷所思,鸭子也并不以被做成烤鸭为荣,一介食材,何必考虑那么多“身后事”。

  ■首席评论员  俞海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时评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天下
   第07版:新媒+
   第08版:广告
价格“八连涨” 茅台缘何这么“任性”
在“足够安静”里 找到人生突破口
爱狗先要爱“人”
西湖醋鱼不该背上“污名”
辨别校园网红产品“优劣” 需多方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