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周珂 通讯员 冯益华)芯片虽小,能耐却大,它不仅是智慧生活和智能产业发展的驱动器,更是近年来我国在不断突破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日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博士科普团老师官俊涛走进新街四小,为五年级项目式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带去题为《了不起的芯片》主题科普讲座。
此次讲座主要从集成电路芯片的基本概念、我国集成电路芯片发展的历程、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与制造,以及集成电路的封装等方面进行讲解,使同学们了解了芯片技术和我国目前芯片发展的水平。
官俊涛从生活中的芯片入手,向同学们讲述了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电子产品内的芯片,大到电动汽车,小到同学们佩戴的电子手表,引起同学们对于芯片的好奇心。从沙子到硅,从硅到芯片,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初步认识了电子管、晶体管与集成电路的概念,揭下了芯片的神秘面纱,让四小的同学们大开眼界。
随后,同学们积极提问,从芯片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到“目前国产芯片尺寸与成本”“硅以外的其他芯片材料”“安卓与苹果的充电协议不兼容与芯片的关系”等,一问接一问。官俊涛逐一对同学们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并鼓励同学们在未来大胆进行发明创造,为我国的芯片产业的崛起添砖加瓦。
伴随着同学们的掌声,此次芯片科普之旅也圆满结束。尽管只是短暂的一堂课,但却开启了同学们探索芯片世界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