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仙岩古镇百药山 健身赏景好去处

  ■记者  刘殿君  通讯员  王新江

  在萧山南部,有一座山的健身游步道很火,人们在走亲访友间隙,或携三五好友,或携子带女,沐浴阳光、在大自然中放飞心情。这座山,就是萧山诸暨富阳三地交界的楼塔镇百药山。

  百药山是当地的名山,海拔高度位居全区第四。该山又称究山、镜台山、白石山、四角尖、笔架山等。当地绝大多数人都习惯叫“百药山”。

  相传,古时候百药山下住着一位樵夫,打柴为生。某日,樵夫因喝了有毒泉水,用山上草药解毒,致使旁观的神仙感到自己的仙界神药无用武之地,仙人一气之下将自己的药葫芦中仙药倾倒在山上。从此这座山漫山遍野长满了草药,任凭釆挖,生生不息。由此,此山得名“百药山”。

  又据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名士许询,字玄度(元度),“隐在永兴(萧山)南幽穴中”,即百药山之“石煏弄”。许询在洞穴中栖身,在岩石旁炼丹,传说后来羽化成仙。后人在文献和追忆他的诗文中,都将许询称作“仙人”、“羽客”,楼塔镇因此而得古地名“仙岩”。

  百药山得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自然赢得仙人的光顾和眷恋。

  去年,楼塔镇对境内的百药山进行了初步开发,修建7.8公里的直通山峰、遍及全山的健身游步道,对丰富的百药山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建造了亭、阁、廊和一些观景平台。同时完善了公厕、垃圾箱等公共设施。把百药山的森林、奇石、怪树、林海和文化有机的融合,成为假期人们纷纷前往健身、养生、赏景、放飞心情的好去处。

  “茶余饭后能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走一走,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一有时间,70多岁的楼大伯就与老伴一起,走在百药山健身游步道,满目苍翠、心旷神怡。楼大妈高兴地说,爬到百药山之巅,俯看一下生养自己一辈子的家乡,心情别提多好了。

  如今,林道通了,汽车可以开到百药山山腰,楼大妈时不时就会来到山顶休闲健身养生。楼大伯欣喜地看到,在游步道两侧种植了大量的茶梅、红枫、杨梅,映山红等各种花树。游步道设置了多个观景平台,极目远眺,更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重兴院在县西九十里,东晋许征君岩下寺,会昌废,咸通十四年重建改赐今额”。明嘉靖《萧山县志》:“曰重兴寺,在镜台山下,晋许询建,名岩下寺。唐会昌间毁,咸通十四年重建,改今额”。

  元代名僧释道澄在至顺二年(1331)撰写的《绍兴路萧山县咸通重兴之院记》一文中说,重兴寺“寺坐镜台峰(百药山)……左有仙人石,傍有仙人洞,每以云气出入验晴雨。穹屏叠嶂,壁立千仞,境趣奇矣。”

  昔王勃更是题诗于上云:“崔嵬怪石立溪滨,曾隐征君下钓纶。东有祠堂西有寺,清风岩下百花春。”清乾隆年间的《越中杂识》引康熙年间的《绍兴府志》说,“唐王子安刻石诗,在萧山县南九十里大山石壁,水涸石露,乃见其迹”。于是,释道澄笔下的“仙人石”“仙人洞”,和王勃刻石诗中的“征君溪滨垂钓处”,成了“仙踪”。

  在“仙人石”下坡约300米处有一大片山坳缓坡,相传古时候就有一个叫“桃园里”的村落。村民以樵薪农耕为生,安居乐业,日子过得顺达祥和。

  近年来,当地村民在“桃园里”进行了开发,在挖掘平整土地时,出土了许多砖瓦碎片,也印证了“桃园里”古村历史上的存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天下
   第07版:新媒+
   第08版:文化 悦读
“航坞听梵·临空家园”县域风貌样板区上榜
新街开展多项爱老助老活动
微网格长见义勇为拉起落水儿童
仙岩古镇百药山 健身赏景好去处
打桩开工!临浦快速路先行段工程建设又有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