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字整理/记者 靳林杰 本版摄影/记者 郭立宏
1月19日晚,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进行大会发言。会上,12位委员以饱满的精神、奋发的状态围绕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建言献策,充分展现政协委员履职为民的使命担当。
委员们紧紧围绕区委十六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聚焦中国视谷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文旅新场景打造、老年医疗建设、发展平台经济、推广新型建筑工业化、旧街老城改造、推进数字贸易和教育改善等方面,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助力萧山加快打开创新驱动、产业跃升、平台建设、改革突破、共富提质、人文兴盛六条发展新通道。
民进萧山区委会——
加快腾笼换鸟 推进低效整治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观点:
腾笼换鸟事关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长远之计,我区成立了工作专班,工作卓有成效,但还需要破解效益低下,推进手段单一,招引新“鸟”力度不强等难题。
建议:
1.要更新理念。企业家和职能部门要转变理念,探索腾换新模式,激发市场主体腾笼积极性。
2.要规划先行。做好存量工业用地空间规划修编,制定连片区域产业布局规划,优化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3.要政策创新。创新财政奖补、分割预售、商业配套、自我提升等政策。
4.要重点攻坚。打好全域低效整治的持久战、连片区域整治的攻坚战、全域土地整治的试点战,加大对国家重点产业的招引力度。
5. 要形成合力。强化专班联动,继续优化“大专班”+“小专班”联动的垂直性、短平快的运作机制。完善部门联动,进一步优化腾笼换鸟执法联动机制,形成合力。
九三学社萧山区基层委——
“基金招商”助力“招商引资年”
观点:
当前,单纯依靠税收奖励、财政补贴等措施进行招商引资的模式已无法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基金招商”通过财政少量出资,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已逐渐成为各地政府开展战略新兴产业招商的主流做法。
建议:
1. 积极与国家、省、市政府性引导基金建立联动机制,带动大项目及其上下游产业链项目落户萧山。
2. 围绕产业平台、乡镇对基金加码、招投联动,在配套“产业+基金”基础上,探索推进我区基金招商一盘棋工作。
3. 根据我区重点产业链梳理项目清单,选择一批市场空间大、发展潜力强的投资项目库,尽可能调动区内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的热情。
4. 为加快实现金融与产业双向赋能,应加快打造一支懂基金、懂投资、懂产业、懂招商的专业“基金招商”团队。
5.“基金招商”管理制度设计应纳入容错免责机制,对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形,给予免责或从轻、减轻定责,将容错免责机制纳入基金管理办法。
科协界别——
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 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观点:
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建筑实现绿色建造、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区装配式建筑产业链还不够健全,成熟的企业相对较少,难以形成集成化生产优势。
建议:
1.大力发展建筑业总部经济,推动建筑业集群发展,引导鼓励金融服务在融资期限及融资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
2. 推进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提升科研能力,筛选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链主”企业,推进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合作,带动周边相关中小型企业参与联合创新,形成创新联合体。
3. 鼓励推动开发商采用工程总承包(EPC)式建设,充分发挥钢结构建筑性能优势,以点带面推动全区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扩大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应用范围。
4.借助我市区域人才流入优势,引入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同时探索建立工业化产业链人才培育机制,加快建筑产业人才引育。
民革萧山区基层委——
深挖平台经济 赋能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观点:
平台经济是创新引领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更好地以平台经济为撬动点,赋能实体经济的做大做强,是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建议:
1.实施分类引育“平台企业”,做强工业品电商服务平台,做专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做优专业服务平台,搭建“走出去”的公共服务平台。
2. 培育垂直行业“平台经济”,支持企业创建高级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向平台经济发展,支持平台打造“平台—场景—生态”模式,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平台入驻。
3. 支持新经济平台创新发展,全力培育服务衍生制造、产业供应链、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等新业态、新模式,做强一批“新势力”企业。
4. 健全“平台经济”发展体系。建立“平台经济”专班工作机制,健全联动机制,完善各项保障体系,为平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民盟萧山区委会——
后亚运时代打造萧山世界级文旅新场景
观点:
亚运结束,萧山又面临如何充分利用亚运红利,探索文旅塑造城市新经济业态的有效路径,打造世界级文旅新场景的课题,需要解决文化IP影响力不够、赛会之城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城市宣传有待提升的问题。
建议:
1.传承文脉,点亮萧山文化IP。通过唱响新时代“西湘记”,打开萧山旅游世界格局,并厚植萧山古越文化、运河文化、湘湖文化、革命文化以及钱塘江文化等五大文化根脉,发挥亚运叠加效应,做好萧山文化的国际诠释与表达。
2. 借势登高,打造国际赛会之城。引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赛会活动品牌和文旅项目,营造产业生态圈。优化赛会经济生长环境,及时调整产业政策,形成赛会综合经济,充分释放区位优势,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进而增强城市新动能。
3. 精准宣传,提升城市品牌吸引力。要构筑媒体宣传矩阵,注重头部带动效应,让世界看见萧山,走进萧山,爱上萧山。
农工党萧山区基层委——
推进基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
促进医养融合发展
观点:
近年来,我区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老龄化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基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作为服务老年人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体验和促进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
1.加快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2.加快推进老年健康医养护结合。发挥老年友善医院作用,推动医养护深度融合,建立老年友善医院评价标准和认证机制,引导医疗机构积极改进服务模式,提升老年人就医体验。
3.落实政策有效推进医养衔接。加大对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政策协调与整合,加大对医养融合发展的宣传力度,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
台联界别——
提高整治改造效果 焕发旧城老街新生机
观点:
随着后亚运时代的到来,如何让旧城老街提高整治改造效果,在保持传统文化中焕发新的活力,是萧山面临的新的重要课题。
建议:
1.强化规划引领,持续推进建筑本体修缮,小区环境整治,服务设施提升,片区联动改造,未来社区理念落实等统筹改造。
2. 完善供水、供电、消防、排污及网络等设施配套,不断提升旧城老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舒适环境。
3. 在旧城老街改造过程中,注重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借鉴其他老街先进经验,点燃街区烟火气息。
4. 在招商准入上,做到产城人文深度融合,保障旧城老街的可持续性发展,让旧城老街焕发城市魅力和活力。
民建萧山区基层委——
加快我区现代金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观点:
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对进一步赋能实体经济,提升现代服务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优势十分明显,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建议:
1. 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我区要简化创投企业注册备案程序,完善政府引导基金机制,着力培育创投基金。
2. 加快发展新金融、新科技、新商贸。要支持金融科技创新,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互联网+商贸”新模式。
3.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和金融服务监管水平。需要提升金融服务营商环境、建立全面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下转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