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5版)
教育界——
高品质推进学校项目建设
擦亮“尚学萧山”品牌
观点:
2023年,我区教育体系更加均衡、公平、优质、开放。但我区教育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学位供需矛盾依旧突出,加快学校项目建设迫在眉睫。
建议:
1. 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形成高度共识,推动学校项目大量启用、快速启用,破解学位问题。
2. 按照“布局科学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建设适度超前”的策略,合理规划学校项目,做到学段分重点,时序有先后,提标提速提质,确保学校建设。
3.各部门要协同发力,共同推进学校项目建设。在项目立项、规划选址布局、资金保障、征地拆迁净地交付、保障工程进度等方面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合力推进。
无党派人士——
引人到南部 探索共富路
观点:
美丽乡村建设让萧山南部的人居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到萧山南部这块生态热土。但南部人口流失的现象仍十分严重,尤其是农村优秀人才底数不清、回引不易、留才困难等问题十分突出。
建议:
1.栽梧桐,以链式产业兴旺为基础。南部八镇要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结合各乡镇地方产业特色,先做引爆点,再做产业链,推出旅游白皮书、挖掘乡土民俗文化、打造公益共富品牌、盘活村民闲置房产、引导城乡两栖生活。
2.引凤凰,以专业人才引入为抓手。加快培育乡村CEO的队伍,积极推行符合实际的乡村经营机制,鼓励乡贤、返乡青年、新农人、农创客等充实乡村运营队伍,加快制定南部人才引进的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专业创新人才队伍。
3.聚百鸟,以大量人口流入为导向。将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公共资源往南片倾斜,在建设用地方面需要相关部门给予更多关注与扶持,通过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南部发展具备品牌效应的非遗、民宿等农文旅产业。
致公党萧山区基层委——
加快推进数字贸易 赋能萧山企业扬帆出海启航
观点:
目前,我区已经拥有头部企业集聚优势,培育了多家数字贸易示范企业,其中国家级、省级数字贸易百强企业9家。但在发展数字贸易的过程中,我区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建议:
1.强化机制体制建设。完善专班功能职责,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2. 完善数贸服务体系。以区跨境电商综合赋能中心为载体,打造数字贸易服务综合体,积极引进培育第三方专业服务商入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3.提升政策扶持力度。把更多政策、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创新研发、知识产权海外布局等方面,帮助企业向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转变。
4.增强数字服务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分离,通过离岸服务外包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支持细分行业领军企业,依托货物贸易带动数字服务贸易发展,打造专业领域的产业小脑。
5.引导企业数字转型。引导传统企业积极打造柔性供应链,建设独立站,将传统产业线下优势转化为线上优势,通过数字贸易赋能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
科技界——
对标“两谷” 做强“三链”
将“中国视谷”打造成为全省智能物联集群的“金名片”
观点:
建设“中国视谷”,是萧山打造杭州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标志性成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选择,但对标“光谷”“声谷”,“中国视谷”仍需要提升。
建议:
1.强化政策链,形成“链长+多级专班”推进机制。争取成立省市区三级联动的工作专班,统筹负责“中国视谷”建设过程中的政策支持、资源导入、试点争创、协同推进各项事宜。
2.强化产业链,形成“链主+专精特新”产业生态。瞄准工业视觉、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细分赛道,培育招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深化“链主+专精特新”协同,推进稳定配套共同体、协同创新共同体等产业链共同体建设。
3.强化创新链,形成“国家平台+联盟”创新策源。加快培引国家级科创平台,优先在窗口园区及周边布局设国家实验室杭州基地等高能级科研机构。对接“国际零磁科学谷”建设,围绕大科学装置布局产业平台,建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转化机制。打造国家级视觉智能产业技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