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华丽
开栏语:
青年,意味着无限可能;青年,代表着创新力量。今起,我们推出“青听·潮评”栏目,该栏目将在邀请青年作家慢读一本书、追看一部剧、赏览一次展后,分享思想的火花。它,还是一个将笔尖书写与有声传达相结合的评读栏目。青年作家将在萧山人民广播电台FM107.9以声会友,分享好书、好剧……带大家在书页中、影视剧作品中游历世界,通过一部作品洞见人生。敬请关注!
1
“风雅”为何物?是“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林”的幽旷,也是“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的宁静;是“正好饮酒时,怀贤在心目”的怀想,也是“无由持一碗,寄于爱茶人”的欢喜。唐诗里不仅藏着风雅,还收藏着半个盛唐呢!
去晓风书屋那天,我们嘴里正大口嚼着“缙云烧饼”,手下也不闲着,何婉玲递过来她的一本散文集《四时风雅:唐诗里的日常之美》,我擦去手上烧饼留下的油渍,翻开书,扉页上写着几个娟秀的小字“四时风雅,诗意生活”。此刻,人间烟火和书中诗意不期而遇,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风雅呢?
据婉玲说,这本书是先有文章,再有每一篇文章开篇的诗词。很有意思的是,平时那些日常小事,看花,吃茶,观山,听戏,都能找到一首对应的唐诗与之呼应。所谓诗意,无非是对生活多投入些热爱和细腻的感悟吧。
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好时光”漫谈生活之中寻常生活的美好日常;第二辑“看花去”细数花香、花事和背后耐人寻味的花外之音;第三辑“滋味长”记录了故乡和行旅途中舌尖上的美味;第四辑“风雅事”则道出如何将生活的素简,变成人生的欣欣然。
“不谈风雅,处处风雅”。
寻常的时间流淌在诗意的山涧,便有了岁月沉淀的醇厚和雅致,“好时光”一辑中古意的名字,让读者感受到“时光静好,浅笑安然”的淡然之美,“采春茶、春日胜、寻山泉、夜色好、泛舟记、夏日长、买桂花、访古村、夜航船、游孤山、围炉宴……”,短短三字篇名,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2
“得半日之闲,可抵半年尘梦”,看似叙述些生活的庸常,实则通透练达,置身物外,以不徐不疾的心境追逐生活中的诗意,洞察内心的平和与美好。
这种美好,也呈现了对生活本味的发掘和感知。譬如《采春茶》:“关于喝茶这件事,我却觉得,素雅陶瓷茶具也好,粗口大碗也好,简陋玻璃杯也好,都只是形”“锁住生活的茶味,乃真正之茶道”,注重仪式又不拘泥于形式,还原本味方为至味。《夏日长》里因用了耐心七窨、九窨之法而得制茶之乐,所以“自己窨得茉莉花茶,定然好喝”。
作者沿着生活的朴拙之味,一路探寻生命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一夜一夜,就是舍不得和今夜告别”(《月夜》);然后,随着“夜航船”悄然行于南湖古老的护城河,虽然人生常常是微不足道的,但也要肯定自己,正是这些所谓的“微不足道”延展了人生的宽度和广度,充满着生命的质感和张力。《榴花》中“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石榴花开,蓬勃的青春,燃烧出生命与热情;《腊梅》中“悠悠荡荡,丝丝袅袅”的腊梅,在婉玲看来,只有它才能和“傲骨”“凌寒”联系起来,江梅、朱砂梅、宫粉梅、绿萼梅,太过妖媚,太过热烈,无法和腊梅相比。作者与读者一并眼在花中,意已在花色之外。正因有泰然处之的心境,方有“目不炫于五色之惑”的坦然,才能“心一静,整个湖山都满了”(《夜航船》),“阴晴有时,万事安好”(《游孤山》)这般的豁达和自洽。
在风雅之事中,又怎么少得了美食,我们永远不能阻挡中国人对吃的狂热。
袁枚写下《随园食单》,且说,“凡事不可苟且,而于饮食尤甚。”东晋名士修禊中的“曲水流觞”也体现了饮食之事亦大;陆游到晚年崇尚吃素,讲究“粗足”,但一生对多种美食的追求可圈可点。
婉玲如果不是美食达人,那至少也是妥妥的一枚吃货吧。
“最好吃的梭子蟹一定得是白水清蒸”(《螃蟹》);
“临潼的水晶柿,皮薄,轻轻一撕便揭下,一瓣瓣细软的‘小舌头’,肉感丰富,汁液流淌”(《柿子》);
“浅酌的杨梅酒,让人脸红心跳,生活的仪式是疲惫了一天后的浅酌,只需一点就很好”(《杨梅》)。
该书关于美食的滋味层次是丰富的、多重的、复杂的。
故乡的滋味带着作者回到熟悉的过去,游历的滋味丰富了味蕾的层次感和人生阅历。
用艾草汁和成的艾草团子既油绿光泽,又揉进了春天的味道;南烛叶浸过的乌米饭芬芳四溢,怡人怡心;黄冰糖浸泡的梅子酒,如时光沉淀的琥珀浆;来自她记忆中的味道。在旅途,《酸胖》中的银蒂瓜、西瓜泡馍、酸胖等让她的味觉更丰富。
故乡的情节隐藏在故乡风物之中,“滋味长”这个章节尤甚,文字也更细腻、灵动、激荡。最能勾起作者回忆的美食,不仅仅是记忆中值得回味的滋味,也是埋藏在她心中美好的故乡往事,折射出来的情感也是质朴的,纯净的。和其他几辑不同的是,在这里她更像是一个卸下防备的小女孩,接近故乡熟悉的感觉,正如她站在钱塘江杭州段之滨那一瞬间,仿佛时空穿越,因为她面前的一江春水,溯游而上就能到达她的家乡。
3
如果说美食的“风雅”是具有烟火气的,那么其他类型会形而上些。古人有“九雅”,焚香、品茗、听雨、赏雪、候月、酌酒、莳花、寻幽、抚琴。
赏雪是件雅事。张岱三日大雪后泛舟西湖,去湖心亭赏雪,见亭中有同来赏雪的金陵人,便席毡对坐,同饮三杯。
王子猷雪夜访戴,趁一夜风雪,轻舟独往,造门前兴尽而返。
喝茶是件雅事。“喝茶这件事情,无论怎么喝,都是带着诗意的”(《喝茶》)。
从古至今,一件件雅事走进书中,串联意境营造上的用心。无论是喝茶的淡雅,还是喝酒的率性,无论是闻香的独乐,还是踏雪与友人对坐。
宋理学家朱熹在《秋月》中曰:“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临风怀想,遐思悠悠”,这部散文集的文字里有一种女性柔韧的力量,柔和而温暖,不是澎湃、激烈的,也不是克制、向内的,就是一种像微醺、浅酌的恰当好处。从细节描写、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维度观察,以女性独有情感的细腻度和敏感度,表达一种内在对外界平和且积极的心理状态。
婉玲说,写作对于她,就是记录日常的一种方式,认真对待生活,生活也会以美的形式来回馈。写作,就像属于一个人的修行,每日都值得写一篇小小的文章来记录,记录所见到的这个大大宇宙中的小小一片光斑般的世界。
这本书,记录下平凡生活中的一点诗意之美,似絮语、像游吟,一切随心但不随意,在对生活、对生命、对命运真挚饱满的情感中,体现一种平衡且柔韧的力量感。这种力量感引导每一个如她的人,既承认自己的平常,又坚信在生命的万花筒可以找到不一样的人生,因为每个人都值得拥有美好生活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