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7日 星期日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背包揽胜

感知建筑艺术的魅力

  忽然想起,那天在香港都爹利会馆晚宴时,彼特说的一席话:保持视野和选择更加多元开放,是对中国建筑文化更为自信的心态。

  ■木瓜

  

  清晨,6点,丽晶酒店。一声汽笛,将我从睡梦中拽了出来。眼睛看向窗外,天际微明,一波蓝色缓缓地围了上来,那是维多利亚海的那片蓝,波涛翻滚,浪花朵朵,海浪一轮轮地冲刷堤岸,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风在奔跑的身影,感受到它出手的力量,是它轻轻地一吹,将细小颗粒的水珠抛向了空中。

  渡海小轮摇摆着,随波逐流,几只海鸥张开宽大的翅膀,贴着那片起伏的海滑翔,我把思绪丢在海面上,任它倔强地在波浪中沉浮、迷离,飘然物外。眼波顺着水流,不一会儿就到达了彼岸。湾仔,沉睡时的静态,平和、安宁、松弛。千百幢高楼,高低错落,相拥一起,均匀地呼吸着,饱满的立体感,美轮美奂的天际线,在混沌成灰褐色的天空下,依旧是一副从前的画面与质感。

  走出酒店,来到星光大道,此刻我的四周,仍然是寂静一片。是啊,人家香港人上班都是在九点过后的事,这才刚过了六点,除去过江地铁、渡海小轮,无论是中环抑或是尖沙咀,此刻都还在喃喃梦呓。寂静使人回想,距离上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记不清是六年前,还是七年之前的事了。

  9点40分,丽晶酒店大堂。一同赴港澳考察的大稻启运的同事,已早早地在寻找属于自己专业领域的目标,酒店的空间布局、大堂功能分区、家具搭配、艺术品策展与特色创意。我跟随在朱总的身旁,看到的是新奇,是奢华,是富丽堂皇,而思绪总是被搁浅在某个环节里。卢志荣,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一位香港出生的海外华人,在欧洲以其建筑设计及家私设计而享誉世界,他凭借从业几十年的老道经验将丽晶酒店翻修改造,打造出一个永恒的经典。他曾经说过:总有一些事情不会变,高山不会变,诚信不会变,对美的感知不会变,永恒的感觉不会变。他做到了,他让我们见识了新的时尚,新的风格,新的理念,新的意识形态。

  午后,西九文化区。40公顷的填海土地上,一个丰富多彩的新文化地带。西九艺术公园、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戏曲中心、音乐中心、大剧院、音乐剧院、M+视觉文化博物馆、自由空间、海滨长廊……春风料峭,草色初新,寒潮跨海踏着云烟而来,香港连日低温、大风,时有两三点小雨凑趣,凉意十足。一边是维港的风情,一边是大屿山的云烟涌动,一边是博物馆的神秘,一边是全港最高建筑物环球贸易广场的全景,搭配上光影缓缓律动,搭配上春的气息,这景色不要太舒服,太出片,太有亲和力。

  西九艺术公园的布局,完全打破了我对香港的固有思维。我看到了花木和草坪挤占了整片土地,看到了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周边一张绿色的地毯延展到了海湾沿线,四下里清清净净,吹散了的风在天地之间摇摆,在静美的时光里,人们亲触自然,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思、立意、布局与现代艺术元素在这里交织、糅合。与建筑物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与车流和人群的嘈杂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就是别树一帜,这就是创意,这就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时代感与新形象。

  两天的时间,我们不停地奔波,在九龙与中环之间穿梭,寻找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建筑设计大师在香港留下的佳作。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宛然一艘巨轮停泊在维多利亚港湾,是宽阔,是高雅,是中华历史文化展示的舞台。博物馆整体建筑设计融入了现代感、科技感和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它的正门,采用紫禁城城墙的朱红色作为主色调,10扇红色大门,每扇门上镶嵌有九九八十一颗透明门钉,外墙以米金色为基调,配以深红及冷灰作点缀,香港近二十年来最成功的华人建筑师严迅奇以较为新颖的手法,演绎了中国传统视觉与空间美学。他说:建筑是时代的产物,既要代表香港这座现代化都市的价值观,同时又要让人联想到中国历史文化传承。

  M+ 视觉艺术博物馆,是亚洲首家全球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收藏及展示 20 世纪及 21 世纪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亚洲以至世界其他地区的视觉艺术、设计与建筑及流动影像。M+是由北京鸟巢设计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

  戏曲艺术中心,坐落在西九文化区东侧,是以中华戏曲艺术为主题的世界级表演艺术中心。戏曲中心是加拿大最传奇的华裔建筑师谭秉荣先生的佳作,整座建筑外观非常特别,颠覆了传统设计,中心大门如一盏中国传统的彩灯,又似同舞台的帷幕,正在缓缓地拉开,让人尽览承载了千年文化的戏曲艺术。

  位于香港中央商务区中心美利道2号的恒基大厦,是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该项目荣获了2022年度美国建筑大师奖。扎哈的设计风格影响了一个时代,她的作品给我们带来史诗级的视觉享受。恒基大厦的亮点是幕墙采用全球首个自由双曲面单元幕墙系统,高强度钢结构打造出一个拥有自然采光的无柱遮挡的A级办公空间。

  中环荷李活道10号,大馆,始建于1841年。由瑞士设计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操刀改造,经过十年时间的修葺,将古老建筑进行活化,不仅保留了历史原貌,让该建筑群蜕变成烦嚣都市中的文化地标。

  M11 MUSEA、H code大厦、Clarence餐厅、置地广场、四季酒店、陆羽茶室、KILO Steakhouse餐厅……我们没有停下脚步。之后,上港珠澳大桥,吹着风,到了澳门。目标依旧是寻找建筑艺术的佳作。摩珀斯酒店、DOOD梦之城零售与艺术空间、苹果金沙城中心店、银河国际会议中心、Team Lab超自然空间。

  忽然想起,那天在香港都爹利会馆晚宴时,彼特说的一席话:保持视野和选择更加多元开放,是对中国建筑文化更为自信的心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风景独好~~~
~~~
朝花夕拾~~~
湘湖诗会~~~
背包揽胜~~~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天下
   第03版:萧山记忆
   第04版:梦笔桥
丁家庄的油菜花
我收到的生日祝福
桃花山,英雄山
致母亲
感知建筑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