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蒋超 通讯员 萧检)“长达三年的诉讼,终于圆满结束,感谢你们!”近日,区检察院通过“枫桥式检察e站”平台收到了徐某的感谢留言。这是该院在刑民一体化办案模式下和解的又一起执行案件。
2021年,一直讨不回货款的徐某,不得已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审理,支持了徐某的诉讼请求,判决冷某及其企业归还徐某货款15万元及相应利息。在判决生效后,没能拿回货款的徐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仍迟迟等不到货款。2023年10月,法院执行庭经调查发现,冷某资金账户上有20余万元入账,但未用于履行付款义务,涉嫌拒不执行判决罪,遂将线索移送至公安机关。今年3月,冷某因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公安机关移送至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根据刑民一体化办案机制,该案分流至民事检察部门。接到案件后,承办检察官陶玲玲第一时间了解案件的相关情况。
对方欠钱不还,让徐某的“怒气值”不断上升,希望能够严惩对方,同时提出执行监督申请。而被执行人冷某则向检察机关表达了自己的难处——企业经营不善,妻子患病去世,再加上家中还有年过八旬的父母需要赡养,实在无法填上欠款的“窟窿”。
那么,冷某账户上的资金进出又是怎么回事呢?据他解释,有一部分是用于维持生产经营、支付工人工资的开销,还有一部分钱款涉及其他诉讼,目前已达成了和解,并在分期履行中。
经过多方查证,承办检察官发现冷某所言不虚。为了妥善办理好这起案件,检察官多次协调双方,对冷某进行释法说理,告知要诚实信用,积极履行诉讼义务。最终,冷某真诚悔过,并表示筹到钱后会当面交给徐某,“我也告诉他我家里的实际情况,希望他能给我一定的履行宽限期。”
这一次,冷某没有食言。数天后,他带着现金驱车几百公里来到区检察院,当面把13.8万元交给徐某,并表达了歉意。对此,徐某也表示谅解,并减免了部分钱款,双方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