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7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光深处的纸书皮

  文/陈伟雄

  在渐行渐远的时光里,总有一些记忆温暖而绵长,沉淀在岁月里,让人无法忘怀。那天我去书店买书,看到许多家长和学生围着柜台在挑选不同类型的书皮。原来又是一个开学季。我睹物感慨,思绪万千,情不自禁地勾起了对儿时包书皮的回忆。

  上小学时,我最期盼的是开学时老师给我发新书。每次发了新书,我先小心翼翼地打开封面,用鼻子闻一下那股油墨清香,然后再欣赏里面精美的插图。那散发着浓浓墨香,画着精美插图的课本,常让我爱不释手,兴奋不已。为了不弄脏新书,包书皮成了开学初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个时候物质生活条件有限,书皮的花样比较少,好一些的是用牛角纸,我们也称洋灰袋纸,包出来的书皮比较硬,能经久耐用。次一些是挂历、年画纸,不仅颜色鲜艳,包出来的书还光洁挺括。最差的是报纸,软绵绵的,一戳就破。好在每年这时候,母亲都会准备一些年画纸,让我的书都能穿上漂亮的外套。

  虽然包书皮不是一项特别强的技术活,但在我幼小的心里,却格外觉得神圣、严肃,充满仪式感。吃过晚饭,全家人围着桌子,看着母亲给我包书皮。只见母亲拿着一张事先准备好的旧年画,先对折裁开,接着拿起裁好的一半对折,铺在新书上。沿着书的边缘折叠,在书脊顶端,依据书的高度,用剪刀剪四刀变成上下两小块,然后将这两小块叠起放进书脊处。她沿着课本封面封底的上下四个角,叠成三角形,再沿着课本的边缘将书面封进书皮内,这比报纸做的书皮结实多了。所有的书皮包好后,母亲会叫我在每本书上写好姓名、书名和年级,然后再把书压在家里的木头箱子底下,让书变得更紧贴。这样在使用中,书皮就不易脱落。母亲包好的课本在我心里就是一件艺术品,她给我包书的动作深深地影响着我求学的态度。那时家里生活艰难,母亲在工厂里做临时工,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微薄工资。父亲多病,大部分钱都用在医药费里了。只有母亲在给我包书的时候,是她最幸福的时刻。所有的期待、憧憬和梦想都寄托在我的身上。我想当时母亲的希望很简单,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摆脱贫困的生活。

  第二天当我带着母亲包的新书来到学校里,引来了同学们一片羡慕的眼光。于是大家纷纷效仿,一时之间兴起了一股包书风。只是不管用什么样的纸包,包书纸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就会被翻成“白菜叶”,揉成“腌菜叶”。被画得体无完肤。经过长期的摩擦,封面或侧边开缝,断裂,最后只能和课本告别,飘零于学校的垃圾坑里。剩下崭新的课本封面,有耐心地继续给书做衣裳,任性地随它而去。到了期末很多同学的书已面目全非,有的甚至连封面都不知去向了。而母亲为我做的包书纸用得时间最长。因为爱护的好,到了学期结束还是像新的一样。

  随着成长,我在母亲的指导下也开始学着包书皮,可我怎么学,也学不会母亲的手艺。做出来的纸书皮不是太长就是太短,松松垮垮的,没过多久就像散了架一样,书皮自己脱开了。母亲常说做事要认真,可能是自己不够认真的缘故,至今都没能做出一本像样的书皮来。

  受童年包书皮的影响,长大后我喜欢上了看书、买书、藏书。无论自己买的新书,还是朋友送的新书,我都会给它包上纸书皮,这是我爱书的一种方式。在我心里,小小的书皮早已不是一张简单的纸,传承的是母亲对知识的敬重,对儿子的爱。每当我望着书架上一本本包着书皮的书,心里就会渐渐温柔起来,充满力量。

  如今的孩子再也不用为包书皮发愁了,因为商店里有现成的塑料书皮,甚至还有自粘式书膜,贴在书上又干净又美观,满足了孩子不同需求。可我还是认为童年岁月里母亲为我做的纸书皮才是最漂亮、最实用的,她让我懂得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天下
   第03版:文化 乐活
   第04版:文化 影像
一双开叉车的手 画出乡村美生活
时光深处的纸书皮
径游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