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7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径游老街

  文/郑刚

  走进窄窄的街巷,空气的燥热一下降了许多。时值盛夏,路上的行人开始有意躲避阳光的直射。此时的径游老街是宁静的,不知是街上行人稀少的缘故,还是因为老街两边老房子紧靠的屋檐遮挡了外面的声音和阳光。

  老街真的老了,门窗紧闭的老屋,零零星星的过路人,与许许多多老街一样,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再。如果没有文史记载,现代的人们很难想象它当初的情景。

  依托浦阳江天然水道的便利交通,浦阳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开始形成集镇,到了晚清,浦阳镇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而离江边不远的径游村更是号称为“活水码头”。在民国时期,这里每天安排一班航船行驶到临浦,然后当天从临浦返回到径游。自如穿梭于两个“活水码头”之间,当时径游的交通条件已十分便利。如果想从径游直接去杭州,那也是很方便。当初的万安桥头有一艘夜航船,晚上准时启程,第二天早晨到达杭州城,每晚不断。而在杭州的终点站南星桥,每天晚上也有一班航船启程,第二天早晨到达径游。跨区域的便捷交通,给商人提供了极好的生意条件,据说因为昔日游商甚多,此地就被叫作径游,这一地名一直沿袭至今。

  当然,关于径游地名由来,这可能不是权威的说法,然而径游老街曾经的热闹和名声是确实的。尽管如今的老街已经染上了许多现代的色彩,譬如老房子外墙上的空调室外机,譬如穿街而过的一根根电线,还有被水泥固化了的路面,这些看上去都与老街的老很不相称,但只要老街还在,总会有一些历史的东西留存下来,或多或少的时光影子,供后人想象。那家豆腐店肯定许久没有人住了,临街的排门板被风雨洗涤得发白,甚至还有青苔的痕迹,不长的木板一条紧挨着一条,连成一排,充当起老街历史的分水岭。排门后,老屋的内部被遮掩得严严实实,那里面是老街的过去,而排门外的世界已经是现代的天空。这家是老街上曾经的标志性商店,前店后作坊,旧时的模式大都如此。豆腐店露天的石板柜台经历了时光的打磨,表面坑坑洼洼,上面刻载着街坊们的日常生活。

  假如有充足的时间,可以细细回味老街两边的老房子,运气好的话,还能遇到一位热心的主人,他可能会敞开大门,与你聊一聊老房子的故事,或者干脆请你进屋,满足一位外人对老街的好奇心。就像那块公墙石碑,竖夹在两堵墙的中间,让人很想了解其中的历史。从碑字上理解,这里应该是朱姓和蒋姓两家的分界线,当初的立碑,是为了解决宅基地的纠纷,还是以此告之后辈,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这里一定包含着精彩的往事,在没法遇到现有主人的情况下,只能想当然地去猜想。

  夕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老屋的影子有些模糊,这时的老街更静了。再过个把小时,老街就会陷入黑暗中,老屋的时光又增厚了一层。等到明天的曙光出现,老街又向现代挪动了一小步,对于它来说,这未必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所以,去看看吧,趁径游老街还在,即使一个人走走,总会有一些时光的影子让你回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天下
   第03版:文化 乐活
   第04版:文化 影像
一双开叉车的手 画出乡村美生活
时光深处的纸书皮
径游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