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2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直径2米、重800多斤

《国潮醒狮》面塑将献礼国庆

  记者 何可人 摄

  ■记者 童宇倩

  眼前是一只直径达2米,神气活现的醒狮。

  它全身覆盖着雪白的“毛绒”,披五彩斗篷,眼睛圆润灵动,从不同角度看,时而俏皮,时而憨态可掬,时而威风凛凛。

  萧山区非遗面塑代表性传承人甘海水正小心翼翼地对醒狮作最后的“修容”。一根普通的塑料棒,在他手中仿佛有了魔力,将面团轻轻一取,一抹,醒狮的“皮肤”瞬间变得光滑起来。

  这是甘海水和泥塑大师、浙江省雕塑家协会会员郑占浩一起创作的迎国庆主题大型面塑作品——《国潮醒狮》,醒狮面塑总重800多斤,光是面粉就用了500多斤。

  “国庆节快到了,我们想制作一件充满喜庆氛围的作品,为祖国献礼。醒狮寓意深远,它不仅是象征吉祥的瑞兽,还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甘海水抬眼望向正在细心打磨作品的郑占浩,“正好,他的泥塑擅长做大件,我的面塑专攻细节,我们一拍即合。”

  面塑俗称“捏面人”,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过调色,用巧手捏、搓、压、揉、掀,辅以简单工具,便可塑造各类生动形象。通常,面塑作品体积较小,而像《国潮醒狮》这样的大型作品,不仅少见,制作难度更是上了一个台阶。

  “因为面团很软,而且干得慢,如果只用面塑支撑不住整件作品,面团没等干透就会塌下来。”甘海水解释道。所以这件作品创新融合了泥塑技法。

  醒狮面塑在制作中借用了泥塑中的框架结构。郑占浩指着他工作室里一件件大型雕塑介绍道,“做大件的作品,一定要有一个坚固的框架支撑才立得住。我们用铁做主框架,再搭配泡沫等综合材料,然后一层一层地塑造出完整的形态。这背后其实是结构上的平衡和力学。”

  做“大”难,做精更难。如果把大型面塑作品的制作比作造房子,做框架结构是打地基、盖房子,面塑则是精装修。甘海水掏出一个拳头大小的小醒狮模型——这是他花了几小时捏出来的设计稿,“小件在手上,一眼就能看出尺寸和比例,精细度也能把控得当;但到了大型作品,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比如,给大醒狮贴眼睛时,必须两个人配合。一人近距离贴细节,另一人远处观察整体。哪怕细节再精美,只要整体的对称和比例稍有差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醒狮的眼睛更是个精细活儿,它是由9层渐变色的面皮叠加而成。每层面皮都要擀得一样薄,如果有一层稍显厚重,眼睛的灵动感就会消失,失去神韵。

  这场“醒狮面塑大作战”始于一个月前,在郑占浩位于转塘镇双流艺术园的工作室里进行。工序先从搭建框架开始,然后从最底层一层一层往外做。面团的颜色是提前调好的,配色上整体使用了中国红,突出喜庆的感觉,面里还加了特制油,这样时间再久也不会掉色、发霉和开裂。

  一个月以来,甘海水每天从萧山往返于转塘,早上7点多到,和郑占浩一干就是七八个小时。所有的工作都在室外进行,夏日炎炎,衣服从早到晚都被汗水浸透,但两人乐在其中。甘海水打趣道,“我老婆都吃醋了,说我天天早出晚归,都快见不着人了。幸好郑老师是男的!”说完,他笑得一脸灿烂。

  当前,《国潮醒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预计这两天就能完工。作品完成后,甘海水计划将它放到艺术馆里展出,现在正在联系适合的场地,优先考虑那些空间较大的展馆,“希望能让更多的市民能够近距离欣赏我们的传统艺术,感受这份传承的魅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调查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文化 漫谈
   第07版:公益
   第08版:影像
《国潮醒狮》面塑将献礼国庆
全区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现场会 暨基层应消工作培训会召开
我区召开已建成城市道路 移交工作推进会议
“名城办名校” 钱江世纪城·盈丰街道推进教育提质
旅客鞋里藏象牙制品入境 被萧山机场海关查获
集体婚礼
2024CBE杭州国际美容博览会 在萧开幕
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再添“出海”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