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2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能手表是“守卫”还是“祸害”?

  随着开学季来临,近日关于儿童智能手表捏造历史、频频出现“毁三观”答案的现象引发关注。智能儿童手表的“已读乱回”令人错愕,本以安全陪伴为初衷的智能手表瞬间隐患重重。

  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到底需要一款怎样的智能手表?这是技术问题,更是存在诸多漏洞的社会问题。

  “老师+保姆”,孩子快乐成长离不了  文/戚海丹

  “咦!你今天也戴电话手表啦!” 

  “是呀,那我们碰一碰加个好友吧!”

  这是小学生同学间,在校外,如商场、公园、街上等处偶遇时常能见到的一幕。

  儿童电话手表,如今在许多大中城市、城镇,甚至农村随处都能见到其身影,是外观酷似手表的一种智能穿戴设备,通常戴在手腕上。其操作方式一般为触控操作,也有部分按键操作的机型。具有美观大方、轻巧便携、解放双手等特点,充分满足了孩子爱玩爱美的天性。在功能上,其具有从双向通话,多重定位,上学假期守护、碰一碰加好友,到家庭群聊、紧急求助(SOS求救),到健康监测、运动记录,再到智能语音助手、辅助学习等功能及性能优点,有的品牌甚至还有智能防水以及上课禁用等功能设置,充分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同时,又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条件和环境。

  可以说,儿童电话手表是专为孩子们定制的专用便携式智能穿戴设备。

  “双向通话”功能,这绝对称得上是电话手表最核心、最基本的功能。通话、信息、语音,甚至视频功能,足以代替手机,如此一来,家长就无需过早地给孩子配备手机。或者说,电话手表正是佩戴在孩子腕上的移动智能手机。

  再比如“实时定位”功能。无论你在哪里,只要打开APP定位功能,就能第一时间找到孩子所在的位置。孩子不可能一直在家长的监督和陪伴下成长。适度放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孩子适度的独立自主的空间才是成长必经之路。这个时候,电话手表的“实时定位”功能就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孩子做完作业,想下楼去玩,家长呢又要做饭,这时电话手表就有了用武之地,家长可以在手机端实时了解孩子的行踪。有次,女儿在万象汇商场的西西弗书店约了同学小聚,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就想有自己的小空间,但又还没有完全的独立能力,还好有电话手表,这半天的时间并不需要太担心女儿的安全问题……在这些场景,“定位”功能切切实实做到了守护孩子的贴心保镖的价值。

  电话手表类似“语音”等功能可以增进与同学的联络。跟我们这代人的青少年时期相比,现在的孩子本身课业之繁、兴趣爱好之广泛,参加培训辅导、各类活动之巨,自然会缺少时间与同学、同龄人的人际交往,而电话手表的普及,正好有助于孩子扩大自我狭小的社交范围和提升交际能力,且丝毫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电话手表“计数”功能还可以培养孩子从小爱健身、每天需要运动的意识和习惯。可实时记录一天的步行数,“今天走了多少步?”已成为了孩子们每天都会关注的事情,而这不仅仅是一个数据,更是一种积极阳光的健康心态。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儿童手表的功能和用途,早已不再局限于接打电话或定位。从拍照到聊天,到视频通话,再到发好友圈、玩游戏……俨然已成了一部“迷你手机”,这也恰恰表现出儿童手表市场需求的火热,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包括华为、小米、360、荣耀等在内的各大厂商纷纷下场,以期分得市场的一杯羹。

  诚然,儿童电话手表或许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里有设计的问题,有技术(尤其是AI技术)的问题,也有行业市场监管的问题,当然还有需要家长监督引导的问题(中小学校禁止学生携带电话手表入校的规定,本身也是使用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所有这些都不是否定一件正在发展和完善中的事务的充分条件。

  瑕不掩瑜。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电话手表将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继续发挥着“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的贴心保姆”的重要作用。

  为儿童智能手表“瘦身”   文/张灿平

  近日,儿童手表的相关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起因是某品牌的儿童手表“已读乱回”,惊现了“南京大屠杀不存在”“所有高科技都是西方人发明的”“历史是可以捏造的”等“毒答案”,可谓让人气愤不已!

  作为一名幼儿家长,我非常支持儿童手表在健康良性发展的前提下使用,因为智能手表可以协助家长做好儿童的心率监测、培养作息等。但在当下智能硬件“卷出天”的时代,儿童智能手表的一些其他功能层出不穷,造成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或许要从适用性上“瘦瘦身”。

  APP必须层层把关。儿童手表的APP不同于成人手机APP,他更多的是要起到健康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但从现状来看,很多APP当中充斥着“毒答案”“游戏充值”“赌博”“淫秽信息”,这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威胁。而存在这些有害信息的根本是APP上架的门槛过低、审核不严,需要通过人工+大数据的形式对于任何需要植入儿童手表的APP进行全方位的“体检”,确保没有任何有害信息。

  根据某东销售榜单发现,前十名的儿童智能手表产品中,X品牌就占据了四席,主要原因为X品牌的电话手表有一个“碰一碰”加好友的社交功能,而此功能为X品牌独有(市场其他品牌均无法与其互融),用户可以使用该功能进行加好友、聊天、发布动态,从而形成封闭的社交生态,X品牌借助该功能的产品竞争力,跃升销售榜单第一位,且与第二位形成断崖式差距。同时,由于“碰一碰”社交功能的独有性,儿童之间产生了攀比及“鄙视链”,间接“绑架”家长。从产品竞争力上来说,X品牌以独有的功能提高了销量、占据市场份额并没有太大过错,但“碰一碰”加好友社交功能的不联通也成为家长之间的“诟病”,可以通过共享、共融的方式让该社交功能进行“开源化”处理,让所有厂商均可以安装,从而消除“垄断”嫌疑。

  娱乐功能必须配有熔断机制。在家长角度看来,儿童手表需要的功能仅仅为看时间、能定位、续航长,而测心率、血氧、步数等功能可以说是“加分项”,但市场上的主流儿童手表还配备了社交、拍照、游戏等娱乐化功能,而这些娱乐功能在儿童自制力不高的情况下,很容易让儿童“上瘾”,再加上手表屏幕一般比较小,随之带来视力损伤风险,因此在儿童手表中设置“熔断机制”尤为必要,当触发熔断后,手表仅保留基础功能,所有娱乐功能全部暂停使用。

  儿童手表的初衷是“保障儿童生命安全”,但在泛娱乐化的今天,各大厂商通过芯片升级、功能“堆料”、独家APP已然让儿童手表“变味”,只有真正的校准方向,不忘初衷,一路“童”行,才能让儿童智能手表行稳致远。

  智能电话手表:迷了孩子心智    文/杜群智

  几个月前,还在读一年级的小外甥跟他妈妈说,班上很多同学都有电话手表,他也想要一个。当时还在国外的妈妈,出于安全和沟通的考虑,答应了,买了最新款的电话手表给小外甥。

  拿到电话手表后,小外甥总是时不时要看电话手表的信息;要给身边每一个人不厌其烦地介绍手表功能和使用方法;每天写作业时,会在看手表和写作业之间极限“拉扯”;晚上睡觉前要把手表充好电,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一定是找电话手表。一个月后的期末素质评价表,掉级的“星”,是他这一个月拥有电话手表的“反馈”。

  暑假时,我们一起回到山西老家,去年回到老家的他,会找朋友玩,会挖土,种植物,做家务。而今年,当我们听不到他的声音,看不到人影时,就知道他在房间里看手表,听故事。我凑过去看这么小小的屏幕,时间长了都头晕,但是他却津津有味看很久。小天才有内置的软件,可以听故事,小外甥走过我身边的时候,我也听到了手表“低配版”的动物故事,甚至是“言之无物”。

  小外甥虽然很调皮,其实还算懂事,家务很愿意分担,写作业也算自觉。但是当发现他对电话手表过度依赖以后,我们尝试拿走他的电话手表,他的“反抗”让我发现,电话手表的问题没有那么简单。现在,智能化的电话手表承担的“社交角色”“娱乐角色”远远大于“安全守护者”的初始角色。

  当关注起电话手表的问题时,相关的时事新闻也走进了我的视野。电话手表的屏幕小,近距离、长时间使用,已经变成了影响孩子们的视力安全的“视力杀手”。不仅仅是身体健康的隐忧,还有对于信息安全的侵蚀。最近关于电话手表三观尽毁的回答成为热点,相信很多家长购买电话手表的初衷都是为了“守护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在这样的信息包围中成长,不得不让人担心。

  对于低龄儿童来说,电话手表的身份究竟是安全的“守卫者”,还是不良信息的“祸害者”?

  《新参考文摘》最近发表了一篇《谁在围猎未成年人》的文章,谈到互联网的背景下,未成年人已经成为不法分子“围猎”的对象。当智能电话手表不仅仅拥有定位和通讯功能,甚至“手表手机化”倾向愈加严重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很有可能已经在互联网的海洋里“裸泳”。面对不良信息,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在父母照看不到的世界里,很有可能在面对诱惑、面对威胁、面对“毒知识”的“攻击”。

  当视觉、听觉刺激丰富才能引发儿童共鸣的时候,当儿童习惯看视频、听故事、拍照、拍视频、和朋友嗨聊,这时候,让他们回归到平实无奇的书本时,又怎么会让他们产生兴趣呢?

  电话手表的存在,让很多无法陪伴孩子身边的家长放心,简单化满足家长需求的电话手表并不受孩子们的青睐,同品牌可以加好友智能化的电话手表才是孩子们的选择。虚拟的现实,频繁的社交,娱乐化的电话手表,真的是孩子安全的“守护者”吗?我并不这样认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调查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文化 漫谈
   第07版:公益
   第08版:影像
智能手表是“守卫”还是“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