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萧山农商银行引金融“活水”流入共富画卷

助力“土特产”出圈出彩
  该行开展“走千访万”活动

  该行支持农创客返乡创业

  该行摸排农业企业资金需求情况

  ■本版撰稿/通讯员 曹纯宁 许国平 本版摄影/通讯员 倪晨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孕育出一方风味。在萧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精耕细作,用勤劳和智慧把地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农业产业优势,绘就了具有萧山特色的共富画卷。咸香开胃的萝卜干、肉质细嫩的甲鱼、壳薄体肥的白对虾……这些特色鲜明的“土特产”浸润了独特的风土,承载了厚重的地域文化,也成为带动这里的百姓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作为我区“乡村振兴主办银行”,萧山农商银行围绕做大做强乡村“土特产”产业文章,探索建立“标准明确、服务精准、优惠专享”的金融服务机制,引金融“活水”,润萧然大地。到今年11月末,全行涉农贷款、农户贷款分别达到630.55亿元和602.08亿元。

  树品牌  兴业态

  政银携手挖掘“土”的资源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萧山农商银行从2018年起实施“五年新增500亿元”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工程,在提前1年完成目标的基础上,2021年启动实施新一轮“五年新增1000亿元”计划,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力度。

  到2024年,该行又联合区农业农村局推出“发挥普惠金融主力银行优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力争每年乡村振兴领域信贷投放新增不低于25亿元,5年新增不低于145亿元。以政银合作为载体,该行积极实施乡村“土特产”金融促进行动,派驻“共富专员”对接区农业农村部门、镇街村社和农业主体,围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宣传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知识、优化金融服务;围绕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立足区域自然禀赋,为镇街、村社集体以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做好助富金融参谋,帮助解决资金难题,推进项目谋划和产业培育。目前,已实现区镇村三级全覆盖。例如,我区水产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气候条件适宜,该行结合我区水产产业布局和养殖结构调整,切实加大对南美白对虾、萧山甲鱼等地方特色水产的金融支持。通过开展行业专项调查,梳理出辖内51家甲鱼养殖户名单,建立行业台账,实现走访建联全覆盖和“应贷尽贷”。

  该行以信用村镇建设为基础,拓展村银合作领域,持续开展每村一柜、每点一人、每周一次的“三个一”驻点服务,进一步构建银农紧密互动、互惠共赢的新型服务关系。在所前镇,该行作为当地农品共富党建联建伙伴,授信10亿元,支持杜家杨梅等所前农产品打造从种植到售卖、运输的完整产业链,并向“小红果”青农创客引导基金赞助启动资金,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在戴村,该行全力支持当地“映山红”共富工坊建立起“产业赋能型”红色联建经济体,带动销售佛山白茶、大石盖应季果蔬、仙居杨梅等各类特色农产品,持续促进村民增收、集体增富、企业增效。

  此外,该行还每年协办萧山区农民丰收节,在开展“农创贷”“强村贷”“兴农贷”等金融产品宣传的同时,做好农业企业“点对点”对接服务。

  壮主体  强龙头

  精准扶持放大“特”的优势

  钱江奔涌,浩浩汤汤。萧山人向来勇立潮头,这片热土赋予他们力量。而萧山农商银行这家本土银行,70年来以无微不至的普惠金融服务,陪伴他们实现各种可能。

  在萧山,曾诞生过“万里筑围垦,沧海变良田”的奇迹,时值冬日,粮食紧缺,萧山萝卜干成了父辈们干活时必不可少的口粮。时至今日,小小的萝卜干已演变成为萧山农产品的一张“金名片”。“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家庭小作坊刚起步,信用社就给了我们资金助力,一路扶持走到现在。”萧山萝卜干酱腌菜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马先生回忆。而今,他创办的食品有限公司已经成长为占地18000平方米的本土特色企业。该行还为其提供近千万元信贷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建成集生产、销售、体验、教学于一体的萧山萝卜干研学中心,打造“非遗+文旅+农业”的发展新模式。

  马先生的故事也是许许多多与该行同行的农民企业家的故事。如何推动乡村“土特产”以点带面发展集群?如何精准对接,畅通特色农业产业融资渠道?该行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差异化匹配“农创贷”等专项产品,并按照项目实际投入需要分阶段放贷,减轻企业付息压力,支持特色农业企业由小到大,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同时,为现代农业特色园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平台、农业科创平台等集群发展平台提供整园授信、项目贷款等,并依托党建联建,联动实验室、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强村公司等,推动农业科技与资本有效对接,使人才、资金、渠道等多要素进一步向农村集聚。

  “都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成羊的养殖周期长,一般10个月左右才可以出栏销售,养殖期投入的资金成本回收慢是一个大难题。”湖羊养殖项目是我区的新兴产业项目之一。家住益农镇的钱先生2010年开始从事湖羊养殖行业,拥有湖羊养殖基地2处,占地96亩,共有养殖场5幢。成栏羊主要销往杭州各大餐饮业。该行通过多次实地调研、沟通对接,结合养殖场规模和实际资金需求,在原有的贷款授信额度上增加授信至160万元,很快完成了贷款发放。

  “新农人”是乡村振兴的新生代生力军。为了精准支持像钱先生这样的“新农人”创业创新,该行通过深化与区农业农村部门合作,积极开展金融支持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通过配套“兴农人才贷”和“兴农企业贷”产品,信用贷款额度分别提高到200万元和500万元;加大利率优惠,对从事粮食生产,认定为菜篮子基地的“新农人”贷款,实行LPR利率;对首次贷款的“新农人”,50万元(含)以内的贷款最低可按同期同档次LPR利率,助力萧山全面建设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区,满足“新农人”生产经营、农机设备更新换代、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同时,通过充分运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信贷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对于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示范性农业企业,分档给予贷款利率优惠。应用“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积极探索商标权、村集体股权和农村宅基地,以及生物活体、农机具、大棚设施、圈舍等抵(质)押贷款业务,进一步缓解农业经营主体担保难题。

  延链条  谋长远

  多元融合提高“产”的效益

  在徐徐展开的共富画卷里,有人耕耘在农村,在谷物成熟的芬芳里感恩土地自然的馈赠,在机器收割的韵律里感知机械强农的智慧。

  “才这么几天贷款就批下来了,一下子解决了我的资金问题!”杭州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王先生激动地说。王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沙地农户,他所在的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主要从事粮食作物的种植、烘干加工,以及农业专业机械的销售,目前承包土地约2500亩,作物年产约2000万元。过去,合作社运营主要依赖自有资金。但如今,随着承包规模的扩大和作物产量的增长,流动资金陷入了瓶颈。该行的驻村客户经理在详细了解其经营情况后,结合该合作社的经营性质,为其制定以“粮农贷”专项贷款产品为主的融资计划,并详细解读配套贴息政策,仅用两天时间就向其发放贷款190万元。

  该行深化运用“公司+合作社+农户”“链贷通”等平台融资模式,陆续推出“农机贷”“农创贷”等差异化信贷产品。全力落实金融服务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计划”,向数智创新要效益。通过支持名优“土特产”生产企业建设数字工厂,分产业、分作物、分环节购置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和设施,切实推动农业“机器换人”,实现种植养殖模式标准化,推动产能提升。同时,探索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调查,做好基础信息、资产信息、经营信息等各类信息建档管理,依托“普惠快车”“小微专车”业务平台,政银合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产业特色为农业主体提供精准的免担保信用贷款支持及配套服务。

  有人忙碌在城市,在该行“丰收互联”手机银行中的“丰收购”里买到了老底子的味道,在乡村旅游的“浮生半日闲”里找到了“诗与远方”。

  该行积极推动“土特产”融入乡村旅游文化产业,联合民俗节庆、民宿、文创等多元化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向产业融合要效益。培育农村数字消费场景,协助村社打造乡村直播间,利用丰收互联拓宽销售渠道。以特色产业链为线索,为电商直播平台、电商产业园区等提供融资支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助力“土特产”出圈出彩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财经
   第A01版:渔浦义桥
   第A02版:专题
   第A03版:综合
   第A04版:专题
萧山农商银行引金融“活水”流入共富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