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幼芬
今年年初,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我与梵高有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我用心,还有双眼,静静地感受他沉默却炽烈的一生。
那是一次奇迹般的神遇,那些向往已久的名作,在我触手可及之处,顾盼生姿,熠熠生辉。伫立在《吃土豆的人》《盛开的杏花》《向日葵》《黄房子》《罗讷河上的星夜》《麦田上的乌鸦》等闻名遐迩的画作前,鼻吸阿尔金灿灿的阳光下花丛的香气,凝视着梵高自画像中瘦削的脸庞与坚毅的眼神,我心潮起伏,难以平息。禁不住叹问,“这是怎样的力量,让梵高从生活的困厄中抽身,创造出绮丽又独特的艺术世界呢?”
今天,读罢《渴望生活:梵高传》,我依然心绪难平,这个几近癫狂但依然不懈追求的艺术家,曲折人生中孤独绘画。短暂的生命历程中,爱情与事业郁郁不得志,但他留下的作品却如此辉煌,耀人耳目,震撼心灵。忍不住,我敬他崇拜他,满怀一种时空也阻隔不了的深切仰望。
《渴望生活:梵高传》,由美国传记小说之父欧文·斯通于1927年著成,当时,作家年仅24岁,在巴黎偶遇温森特·梵高画展而震撼不已。心动难抑,他不辞辛劳,追随梵高的双脚,开始遍访欧洲,寻觅梵高的身影,深入他驿动不安的心灵,几易其稿,完成了这部42万字的厚重之作。
彼时,梵高已经去世37年,但人们对这位荷兰画家不甚了解,作者的这本传记也被多家出版社拒绝,像梵高一样无人问津。直到1934年才首次上市,从此长销不衰,成了他的成名作。与此同时,梵高的文化影响力也逐渐在全球苏醒,声名鹊起,其作品也在绘画界炙手可热,被竞相收藏。
年轻的作家,因梵高传记而一举成名,而梵高,也应该传记小说的流传而广为人知。似乎,梵高与斯通,也有着相知相识的灵犀与彼此成全的缘分。上市90年来,传记在全球发行160余种不同的版本而誉为经典,读者如我,通过传记,认识了一路负重前行的梵高,并共振他生命的力量与激情。
1890年7月27日午后,巴黎郊外的奥维尔小镇,在热气腾腾的耕地旁,在阳光灿灿的麦田里,枪声响起,梵高轰然倒下。三天以后,他握着弟弟提奥的手,在童年恍惚的快乐回忆里,在他艺术的顶点,黯然离世,年仅37岁。
也许,是间歇性反复发作的意识障碍与行为失控,让他对最终的康复失去了信心;也许,是为了减轻养家糊口陷入困境的弟弟继续供养他的经济负担;也许,是他对画作一直未受赏识并售卖而开始对自己坚守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也许,是生命的激情被油彩过度地燃烧,油枯灯尽……过早地,生命的海啸,淹没了他;泣血之作,蚕食了他;最后的一根稻草,压垮了他。
西方艺术长河中,繁星闪耀,作为后印象派艺术大师,梵高精神却独树一帜,他高贵而有趣的灵魂,纯粹又炙热,像浓烈绽放的向日葵,像螺旋转动的深蓝天空,色彩斑斓,无可复制。
梵高,思想单纯,心地温和,性情敏感,正直又善良,与当时资产阶级的脾性,格格不入。他原是一个颇有能力的画廊推销员,因不愿附庸风雅,受不住中产阶级的浅薄与商贾气,背离自己的阶层,成了矿区牧师。他深入矿井体会底层劳动者的悲苦,用画笔,记录风霜雪雨中淳朴的矿工与农人,自己也过起颠沛流离的贫穷生活。他将诚挚的心,裸露在世俗的荆棘中,吃尽了苦头。然而,他始终忠于自己,坚守理想,追着那束细若游丝迷离的希望之光,在不确定中踽踽前行。
梵高,也是爱情的勇士,虽情路坎坷,但从未将心门锁闭。他在给提奥的信中写道:“当我付出时,我付出全部。”序作者梁永安教授说得好:“爱情有一个最基本的要诀:两个人一定要在精神上门当户对。”但梵高,似乎无缘遇到这样息息相通的心上人。
房东的女儿乌拉苏与表姐凯,先后拒绝了他。他欲娶为妻子的妓女克里斯汀,也曾同病相怜,亲密无间,却不能理解他对画画的渴望,当生存与艺术孰轻孰重的冲突无法调和时,弃他而去。玛高特的爱,温润滋养,且不需要任何回报,梵高第一次尝到被人爱的幸福,但两边家庭的强烈反对,相爱的人儿惨痛离别。最后一次让梵高感到人间尚暖的,是十六岁的妓女拉舍尔,她初见就表达了对梵高“一对可爱的小耳朵”的喜爱。这个活泼女孩的玩笑,却让梵高在与好友高更关系闹僵时,义气地割下右耳,这疯狂之举,只是为了证明对她的在乎。幼稚的拉舍尔,就是梵高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激越的情绪,困成一头猛兽,时不时地翻腾在梵高的心海,一发不可收。
也许,正是爱而不得的苦,让梵高找到了生命的唯一使命——绘画。从哀伤与寂寥的夹缝中抽身,梵高沉迷于光的创作,他以独特的视角与调色,用多彩的画作表达内心无穷尽的汹涌。他急切地想成为自食其力的画家,渴望与人分享艺术的成果。
在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他以生命为火把,共创作油画864张,素描1037,水彩画150张。终其一生,他不被圈外人所知,其作品也不受圈内人认可,只卖出过一幅画,获得报酬四百法郎,天壤之别于百年后的天价。
岁月煎熬,在世的梵高,生计无着,穷困潦倒,爱情还是绘画,均未得偿所付。然而,子弹只是多飞了一会儿,身后的名声,足以告慰。梵高若真能穿越到此,必定抱着提奥喜极而泣。弟弟,是唯一不离不弃爱他的人。
有人说,世界上最珍贵的事,是对美的敏感和对爱的感知。我想,梵高此生值得。他最爱用铬黄色,一种漂亮的暖色,从浅至深,可调成柠檬黄、浅黄、中黄、深黄,直到橙色。这,大概就是他生命的底色,一抹珍贵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