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4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读村上春树,
我为何如此沉浸其中

  文/莎丽

  这两个月,一直在读村上春树的书。

  我从年轻时就读他的书,总是被小说的情节迷住,读得废寝忘食,在不明所以的迷宫里乱转,在怅然若失中结束阅读,然后又忘得一干二净。喜欢看科幻小说的我,在村上的小说里也读到了许多超现实的故事,虽然他不会被定义为一名科幻作家,但是那种现实与非现实交织的魔幻现实主义故事,总有一种神奇力量,把我吸入故事的黑洞中。

  所以,当70多岁的村上春树推出新的长篇小说《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我第一时间把它列入了阅读计划。读完这本厚厚的大部头小说之后,我意犹未尽,又找出了村上春树40年前的作品《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它与新推出的《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在某些部分、某些设定上有重合,而且他们是从同一篇中篇小说扩展开来的。一篇作家本人自称不甚满意的中篇,在36岁时改写成《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后,又在暮年改写成一本新的小说。那么,这究竟是怎样迷人的故事,让作家本人也如此孜孜不倦?

  文艺青年们曾热衷读村上春树,那些让人着迷的隐喻与魔幻故事,是许多人模仿的写作手法。但是,很快,村上春树不再时髦,许多文艺青年纷纷与他划清界限,宣告自己已然成熟。

  许多读者批评村上春树,主角永远都是十六七岁的少年,或者是三十多岁的青年,喜欢黑胶唱片,总是有条不紊地做饭,永远有一个地下深井,永远有一个消失的女性,或者是初恋或者是妻子,永远是被动地卷入某一个纷争中……

  重复是一位作家的局限性吗?《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的后记中,村上春树引用了博尔赫斯的话:“一个作家一辈子能够真诚地讲述的故事,基本上是为数有限的。我们不过是把为数有限的这些主题,千方百计地改头换面,改写成种种不同的形态而已——也许不妨如此直言相告。”

  所以,当我翻阅《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和《世界的尽头与冷酷仙境》这两本书时发现几乎一样的设定:一座有着高高围墙的城,里面的居民没有影子,也没有信心,他们不能走出围墙,一位异常强壮的看门人守着进出小城的唯一入口,他通过吹响号角,将有着金色长毛的独角兽放进城和放出城,小城有一个存放“旧梦”的图书馆,而我在小城的工作是一个“读梦人”……

  两本书有着相同的设定,但是有着不同的走向。《世界的尽头与冷酷仙境》这部1985年写就的作品,现在读来依旧非常前卫。主角生活在光怪陆离的脑机世界,和他自己编织高墙的冷酷仙境,在故事的最后,主角“我”没有跟随影子跳入深潭,回到现实世界,而是带着残存的心去森林孤独地生活。“在那个世界里,我大概只会变得越来越孤独,大概得面对比现在更深的黑暗。”在《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中,主角“我”跳进了深潭,因为他知道“自始至终,能接住自己的就是自己”。尽管依然孤独,但是“我”试图走出这个困境、疗愈这种孤独,试图从虚无中找到意义。

  观照世界和观照内心哪个更有意义?

  《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的主角“我”,难以忘却十七岁时的一场心灵契合的恋爱,两人虚构了一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虚拟小城。某一天,她消失了,而“我”一直在追寻她的痕迹。当“我”在45岁生日那天走进小城,某种程度上,是在寻找失落的自己。但是,虚拟的小城,遇到了她没有心也没有情感。丧失了生活具体意义的“我”,来到这个近似永恒却也放弃思想的地方,需要放弃“我”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鲜活性。作为本体的“我”想就此沉沦,在没有任何波澜的小城内就这样永恒地生活下去,而“我”的影子一直在劝说离开这个怪异的地方。

  “当世界逐渐变得不稳定时,人们自然开始感觉想要逃入一个狭窄的世界。”或许,小城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个安全的避风港,在那里我们可以暂时逃离现实的喧嚣与不确定。70多岁的村上春树,给出答案:我们终究要回到“现实”中去。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在现实与理想、爱与孤独、勇气与怯懦之间做出选择。而真正的成长,或许就是在这些选择中,慢慢学会与不完美共处。

  一些文学爱好者觉得村上春树这么多年来一直“陪跑”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他的作品缺少痛苦,缺少对世界的关照。那些在世界各地真实发生的残酷战争,关于种族和性别歧视的纷争,关于宏大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等等,都无法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找寻。村上春树的主角痛苦,是自我感受性的痛苦,是都市青年在繁华世界里难以名状的孤独与痛苦。

  《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出现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子易先生中年丧妻丧子,喜欢穿黄色潜水服的少年有着惊人记忆力却缺少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咖啡馆的老板有着不幸的家庭生活……有人说,这些不算是真正的痛苦。但是,这种向内的探寻不能算是真正的痛苦吗?这些普通而孤独的人,是社会的边缘人,与这个繁华的世界格格不入,他们在探寻内心世界的时候,也在追问自己的生存的意义。

  或许,当我们无力关照世界的时候,关照自身是一种更为紧迫的需求。正如书中所说:“人生都是一场持久战。不管有多么大的悲哀,就算丧失与绝望在等着我们,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向前迈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悦读
让爱与美,奔涌于生活
重读村上春树, 我为何如此沉浸其中
“瑞蛇贺岁,情满人间” 征文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