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6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惕输入风险 科学防控疟疾

  ■通讯员  陈沁儿

  “冷来时冷得冰凌上卧,热来时热得蒸笼里坐”——这句古诗形象描绘了疟疾患者的痛苦。曾几何时,疟疾在我国肆虐,年发病数高达3000万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中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这是我国公共卫生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然而,消除不等于消灭。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输入性疟疾风险持续存在,重症和死亡病例时有发生。在4月26日“全国疟疾日”来临之际,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个“熟悉的陌生人”。

  疟疾的“前世今生”:从肆虐到消除

  疟疾俗称“打摆子”“冷热病”,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也是夏秋季常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疟疾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一般来说,可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4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我国以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较为常见。

  历史上,疟疾曾是我国流行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20世纪40年代,全国每年报告病例逾3000万,病死率高达1%。新中国成立后,通过“1-3-7”防控策略(1天内报告病例、3天内完成调查、7天内落实处置)、推广蚊帐、药物喷洒和药物治疗等措施,疟疾发病率大幅下降。

  疟疾的“症候密码”:发热背后的规律

  疟疾的典型症状为发冷、发抖厉害,而后发热,体温可高达40℃,约3—4小时后出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这个过程可间隔一定的间歇期而反复循环。不同的疟原虫感染呈现的间歇期也不同,间日疟和卵形疟的间歇期约为48h,三日疟约为72h,恶性疟为36—48h。

  此外,病人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以及四肢酸痛。重症疟疾病人会出现昏迷、说胡话、脖子硬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疟疾的“治疗密钥”:破解发热周期的药方

  疟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一般医务人员对于确诊的疟疾患者应按照《抗疟药使用规范》(WS/T-485-2016)给予规范的抗疟治疗。凡是确诊为疟疾的病人要及时治疗,按照医嘱全程、足量服用抗疟疾药。如果恶性疟疾病人延误治疗时间,容易引起死亡。预防和治疗疟疾药物必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服用。

  我区所有区级医院均具备疟疾诊断和检测的能力,一旦诊断为疟疾,疾控部门凭医生处方会提供免费的疟疾治疗药物。

  输入性疟疾新挑战:出国前后的科学防控

  尽管我国已消除本土疟疾,但境外输入病例仍不可忽视。近年来,随着赴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务工、旅游人数增加,输入性疟疾风险上升,所以如果你是援外工作者、留学生或旅行者,前往非洲、东南亚等地需特别注意:

  1. 出国前-做好风险评估。查询目的地疟疾流行情况(可在WHO官网查询)必要时携带应急治疗药物。

  2. 在境外-严防蚊虫叮咬。避免在按蚊活跃时段的黄昏至黎明间外出;住宿选择有空调或蚊帐的环境,室内喷洒杀虫剂,尽量不要选择在室外露营;前往蚊虫较多的场所时,最好穿上长袖衣裤,裸露部分涂上驱蚊剂。

  3. 归国后-警惕“发热”信号。若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2年内出现发热均需排查疟疾!

  我国虽已消除疟疾,但仍需保持警惕,尤其是出境旅行或务工人员。科学防护、及时诊治,才能守护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支持全球疟疾消除行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萧滨交界”,浦沿绿城&英冠TOD项目规划先行“剧透”
~~~
家门口一站式购车~~~
~~~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萧友圈
   第06版:生活
   第07版:公益
   第08版:财经
近7号线明星路站,市北又一“高低配”亮相
我们一起去看展吧
特惠车展本周开进临浦
警惕输入风险 科学防控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