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林飞 通讯员 沈一帆)近日,在城厢街道育才东苑社区,一场关于社区治理的“化学反应”正在悄然发生。这里通过创新引入空间主理人模式,将闲置空间转化为文化艺术、生活美学等特色IP,并依托主理人运营收益形成“反哺资金”,精准落地五大民生微服务项目。
此举不仅构建起覆盖“一老一小”到青年群体的全龄友好服务网络,开创了“居民参与—服务创收—公益反哺”的社区治理新生态,更是打破了传统社区依赖财政拨款的单一路径,从而实现社区服务从“物理叠加”到“化学反应”质的飞跃。
社区治理的创新始于对传统模式的突破。此前,育才东苑社区通过党群夜校“拼多多”模式,以“拼单式付费”整合居民需求,这种“物理叠加”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需求,但缺乏可持续的资金循环和深度的社会互动。
而“空间反哺”模式的创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社区将闲置空间打造成文化艺术阵地,引入专业主理人进行市场化运营。主理人通过课程收费、活动运营实现收益,并拿出部分资金反哺社区公益服务,形成“以空间换服务、以服务促活力”的可持续路径。这种模式不再是简单的资源堆砌,而是通过空间激活、资金循环和主体协同,实现了社区治理要素的深度融合,产生了“1+1>2”的化学反应。
反哺资金通过公益创投模式转化为五大精准服务项目,如“银龄巧艺,时光慢作”手作活动服务老年居民,“艺术疗愈”活动疗愈企退人员,“午间八段锦”锻炼青年职工,“舌尖上的健康·厨娘工作室”带来邻里烹饪技艺分享,“萌芽智乐园·婴幼儿成长驿站”带来科学育儿亲子早教,覆盖社区全龄群体。
这些项目不仅满足刚性需求,更通过空间共享实现代际融合。例如,“舌尖上的健康·厨娘工作室”的美食课堂中,老年居民受邀传授传统厨艺;“午间八段锦·天行健社”活动中,青年职工带来健康运动理念;“萌芽智乐园·婴幼儿成长驿站”的亲子活动中, “老幼共养”的温馨场景令人感动。
对此,社区负责人表示:“每一分反哺资金都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我们要让这笔钱在循环中增值,让社区成为全龄共享的幸福家园,为萧山打造‘青年向往之城’‘全龄友好城区’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