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掌上萧山年鉴”集齐“全家福”

萧山率先完成39卷年鉴数字化收录工作

  本报讯(记者 王美琳 通讯员 李璐 杨昕怡)近日,随着1986年至1999年共14卷《萧山年鉴》正式上线微信小程序,“掌上萧山年鉴”平台已完成全部39卷、总计3354.25万字的数字化收录工作。自此,萧山率先实现自创刊以来全部年鉴移动数字化存储与查阅,用户只需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便能随时查阅萧山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

  该项目由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萧山区志办)全力推动,自2017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发使用“掌上年鉴”小程序,逐步推进年鉴数字化进程。用户可通过扫描小程序码、关注“萧山史志”微信公众号或直接搜索“掌上萧山年鉴”进入平台,进行浏览。小程序在目录导航、关键词全文检索、文本复制等便捷功能基础上,新增了“批注”功能,读者可自主添加注释、形成个人知识库,极大提升了查阅与研究效率。

  《萧山年鉴》是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员会、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党史研究室(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纂,连续出版的年度资料性文献。自1986年创刊以来,始终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上一年度萧山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实情,及时捕捉新气象新举措,也如实记录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困难等,努力发挥年鉴存史资政鉴往知来的职责,曾荣获中国优秀地方志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及首届“浙江精品年鉴”等荣誉。

  区委党史研究室(区志办)年鉴编纂队伍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路线,不断探索和完善编纂方法,使《萧山年鉴》成为记录萧山奋斗进程的权威史料、展示萧山发展全貌的重要窗口。同时,坚持理念创新、方式创新,探索年鉴编修、利用新模式,谋求史志工作新路子、新方向、新发展、新格局,推动年鉴资源从“静态保存”转向“动态活化”,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让年鉴资源在移动互联网中焕发光彩,以志鉴担当守护萧山人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太阳花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教育
全国夏粮收购超1亿吨
湘湖实验室:百米连廊间 打通农业科技转化全链条
我区残疾人运动员 在全国赛事上摘得一金两银一铜
我区入选全省首批“政银险担基”协同支农改革试点
萧山区数字赋能医共体实践 入选国家卫健委工作专刊
“瑜”见美丽
萧山率先完成39卷年鉴数字化收录工作
阿联酋航空将启用A350客机 执飞杭州往返迪拜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