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晗 图片/长风
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身着的衬衫熨帖平整,走路不疾不徐,博士钱永常精神矍铄的样子让人很难相信他已年过花甲。
从年少参加萧山围垦到在家乡瓜沥建立6133平方米的生产基地,从远赴美国求学到回家乡创立纽龙生物,围垦精神带着钱永常“勇立潮头”,奔赴一场场人生“冒险”。而今62岁的钱永常还在开辟新的发展路径——研发针对睡眠障碍的营养补充剂,让研发成果惠及更多人。
创业肯定要在家乡
谈起往事,钱永常笑言自己的人生经历是“大杂烩”。参加围垦、高考三次、复旦大学读本科、中国科学院读研。1991年,钱永常去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开始植物生理与生化博士后的研读,随后转换赛道,在美国得州A&M大学学习生化与分子营养学。
毕业后,钱永常留校任职,直到2009年,他回到家乡萧山,照顾陪伴年迈的父母。与此同时,他创立了“纽龙生物”,并在浙江农林大学任教。
回想起自己的儿时,钱永常记忆犹新。小学毕业因为初中没有教室而多读一年,上初中的时候开始参加围垦,1978年第一次参加高考。瓜沥、党山、长沙……萧山的一个个地名在他的口中都是一段段美好的回忆。家乡对他来说,印象从未减淡过。
钱永常在美国待了二十年,内心却一直怀着回国创业的梦想,早在2005年便已下定决心要回到家乡来。他说,自己20多岁出国,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在美国度过,总希望有一天能回到国内,陪在父母身边,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他在国内完成了从学士到博士的教育,是祖国培养了他,他想回国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的学术经验和知识能否为国家为家乡做点贡献。
“要回来创业肯定要在家乡!”纽龙生物便在这样的想法下在萧山诞生了。
在钱永常的带领下,如今“纽龙生物”公司已拥有一支有多年生产经验、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的生产队伍,参与了多项省级高质量发展制造标准的制订及行业/团体标准的制订。纽龙生物已经被列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杭州市准独角兽企业、杭州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并建有杭州市第一批创新博士站。
纽龙专注于重组蛋白和蛋白分离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生物制药、体外诊断、无血清培养、高校科研机构提供高质量产品,努力在国外“卡脖子”领域杀出一条血路。目前总部坐落于钱湾智谷,拥有瓜沥重组蛋白和临江填料两个生产基地。
2022年对钱永常和纽龙生物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份。
租下6133平方米的土地,建立蛋白生产基地,将公司总部搬到钱湾智谷,拿下30亩地建立生物分离材料的生产基地,这些纽龙生物发展路程中的大事件都在2022年完成。
13500平方米生物分离材料的生产基地拥有十万级GMP净化空间,并通过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2024年第四季度投产,为纽龙生物建立规模化生产生物分离材料产品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纽龙生物积攒的资金一定会投入生产。”哪怕现在处于行业发展的寒冬,钱永常也坚定地走在发展生物科技的道路上,摒弃浮躁做实事。
“我最近睡眠质量好了很多,我自己实验了我们公司新研发的营养补充剂,三个测量指标都显示它帮助我改善了睡眠。”钱永常笑着分享。
钱永常用通俗的方式介绍道:“人的神经大脑会分泌类似多巴胺促进兴奋的激素,当然也有抑制兴奋的激素,而这两种相反功能的激素分泌失衡则会导致睡眠困难。”纽龙生物研发的这款营养补充剂即可促进三羧酸循环等代谢正常运转,改善睡眠质量。
“纽龙生物长期以来研发高端原料和工具,虽然我们的重组蛋白和填料工艺品种很齐全,但是总体市场容量很小,我们想让产品惠及更多人。”针对睡眠障碍的营养补充剂是钱永常将研发成果大众化的第一步。“追求的一直是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钱永常说,“左脚要站稳,右脚才能跨出去。我希望稳妥一点,常怀耐心与毅力。”
以“围垦”的精神圆梦
向潮水夺地,向滩涂要粮。自1965年开始大规模围垦以来,萧山人花了42年时间,共围滩涂50多万亩,这一壮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
1962年出生的钱永常和许许多多的萧山人一起造就了这一“奇迹”。
“当时我大概十三四岁,早上天还没亮,我们就摇着木船到滩涂上挑土。”钱永常回忆说:“那时候滩涂上每一百米插一面红旗,标志着分配给各个生产队的任务。”
在美国生活多年后,钱永常又回到了他曾经亲自围垦过的土地,并在上面建立了生产基地。而在选择公司总部地址时,钱永常一开始并没有考虑传化科技城:“因为2014年,我一听到传化科技城的时候,脑子里浮现的还是一片荒地。”
从2015年建立第一个产业载体传化科技城大厦,传化科技城也逐步从“荒地”变成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无界融合的科创生态园区。钱永常经人介绍真正踏上了传化科技城的土地,钱湾智谷让钱永常回忆起了在美国做研究的日子,国际化的环境和熟悉的氛围感也吸引着他。
2022年5月11日,纽龙生物正式入驻钱湾智谷25号楼,成为钱湾智谷服务的第一家企业。传化科技城打造的产业链布局和科创生态圈带给纽龙生物诸多机遇,同样入驻在海归小镇的极麋和神拓生物成为纽龙生物重要的合作伙伴。
萧山围垦后的土地因为盐碱性强,只能种水稻来改良。“当时种的水稻经常都是‘秃头’的,没有产量,得种十年才能改良盐碱地。”钱永常回忆道。滩涂变为沃土需要十数年,而生物技术研发出成果也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
如今,萧山围垦出的土地上已经是一片繁华,钱永常依旧砥砺前行,一步步实现药物惠及大众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