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5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快乐老家

稻田里的大商机

  ■瞿春红

  周末傍晚回老家吃饭,公公兴致勃勃地说:“白天我们村的稻田来了一大拨杭州小朋友,他们专门来体验稻田里的生活。这帮小娃娃都是第一次见到稻子,第一次割稻、打稻,可开心了。娃娃们都玩疯了,老师们就辛苦了,管了这个,那个跑了;揪住了那个,这个又溜了……”公公边说边笑,对白天的情景意犹未尽。

  我有点惊讶:“怎么?现在稻田都有这么大的商机啦?”

  “那可不?”公公得意地说,“你不知道,稻田现在可赚钱了,每个人收费十元,一次性来四五百人。耕牛的价值更高,一天八百元呢!可惜我们村没养牛,这耕牛得从富阳那边借过来。对了,明天上午,你们带着麦麦一起来瞧瞧?”

  我们应约前往,走过青灯庙,宽阔的沥青马路右边是一大片金黄色的稻田。有些稻田已经有了收割过的痕迹,几个农民正在收拾稻田里遗落的麦穗、稻草等杂物,准备好好修整后等待来年春天插上新的秧苗。今天没有迎接杭州的学生,四下里静悄悄的,时不时从稻田里飞起几只白鹭。洁白如雪的翅膀伸展开来,载满阳光飞向天际,那姿态优雅而高傲。公公告诉我们,白鹭肉少又粗糙,大家也没兴趣猎奇,所以稻田里白鹭最为常见。我们不禁为白鹭的无用庆幸,若白鹭肉质鲜美,我们自然也无从欣赏“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色了。

  随着我们的靠近,成片的晚稻在风中发出悦耳的声音:唰唰——唰唰唰——唰啦啦……青的叶黄的穗,乘着柔软的风,带着整片稻田的香,这边齐一色地倾侧过来,那边又清一色地斜晃过去,那绵软的线条此起彼伏,好看得很。深深地吸一口气,一种清清淡淡的气味从鼻腔内钻进去:那不是单纯的谷粒的气味,而是捎带了泥土的沉郁、山水的清透,包含了茎、秆、叶、花输送的各种营养,沾染了阳光的明媚和母乳的馨甜,最终酿成了这一抹成熟的芬芳,那是土地最深沉的味道。

  公公带着我们从一条机耕路切进去,来到一片收割过的稻田里,和正在劳作的农民打了个招呼,那位老农立刻大方地邀请我们随便体验。他还热情地充当起了向导:“现在城里人可稀罕这个了,说是什么新劳动教育,专门让城里的孩子来认识水稻、打稻机、风箱、镰刀。喏,我这里都有,你们随便玩,就是注意安全,别让孩子割破了手。上回来的那群孩子和家长,好几个都被镰刀伤了手,还有这打稻机,孩子们手劲不足,谷粒没打下来,整把稻子都被卷进稻筒里。那些陪同来的家长们也没啥实战经验,个个手忙脚乱,这个稻筒转眼间就塞满了稻草。要不是我们在旁边指导,嘿,他们哪成啊?”说到得意处,他手把手教我儿子捧起一把稻,脚踩打稻机,当稻筒开始急速旋转,他娴熟地将水稻放到滚筒上,稻粒在高速滚动的轮轴尖齿的碰撞下纷纷脱落,顷刻间儿子手中的水稻就变成了光秃秃的稻秆。儿子兴奋地叫了起来,老农更来劲了:“风水轮流转啊,那时候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稻田里辛苦劳作的时候,哪里会想得到今天这些稻田居然成了新劳动教育的阵地?农民也翻身做了你们这批知识分子的老师了,哈哈哈哈……”

  爽朗的笑声在无边无垠的稻田飘散开来,和着风吹稻穗沙沙轻响,宛若天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往事悠悠~~~
灯下漫笔~~~
水墨年华~~~
闲坐烹茗~~~
湘湖诗会~~~
快乐老家~~~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镇街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民生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财经周刊
   第08版:小记者
欢天喜地捕年鱼
独行自成坦途
跟着父亲腌白菜
浮云易散觅自在
最美旗帜
稻田里的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