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0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背包揽胜

百药山之谜

  ■王兴江

  今年春节,在萧山南部,有一座山的健身游步道很火,人们在走亲访友间隙,或携三五好友,或携子带女,沐浴阳光、在大自然中放飞心情。

  这座山就是楼塔境内的百药山,该山又称究山、镜台山、白石山、四角尖、笔架山。但当地人习惯上叫它“百药山”。

  相传,古时候百药山下住着一位樵夫,一天喝了有毒的泉水,便用山上的草药解毒,旁观的神仙感到自己的仙界神药无用武之地,一气之下将药葫芦中的仙药倾倒在山上。从此这座山漫山遍野长满了草药,任凭采挖,生生不息。由此,此山得名“百药山”。

  据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名士许询,曾在百药山洞穴中栖身,在岩石旁炼丹,后来羽化成仙。楼塔因此而得古地名“仙岩”。

  去年,楼塔镇对境内的百药山进行了初步开发,修建7.8公里的直通山峰、遍及全山的健身游步道,对丰富的百药山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建造了亭、阁、廊和一些观景平台;完善了公厕、垃圾箱等公共设施。把百药山的森林、奇石、怪树、林海和文化有机融合,成为今年春节期间人们纷纷前往健身、养生、赏景、放飞心情的好去处。

  “茶余饭后能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走一走,身心都得到了放松!”70多岁的楼大伯与老伴一起,走在百药山健身游步道上心旷神怡。楼大妈有个心愿,有生之年,能爬到百药山之巅,俯看一下生养一辈子的家乡。如今,林道通了,汽车可以开到百药山山腰,楼大妈心愿也实现了。

  在百药山上,一个古村落与龟神舍身求雨故事仍流传至今。

  在“仙人石”下坡约300米处有一大片山坳缓坡,古时候就有一个叫“桃园里”的村落。村民以樵薪农耕为生,安居乐业。

  一个英俊的小伙子途经“桃园里”,在村口一老翁家憩息,淳朴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招待了他,拿出自己酿制的土酒,烧了几样山村的传统菜和小伙子对饮。一老一少,说话投机,不亦乐乎,竟成了忘年交,后来小伙子就成了老翁家的常客。

  当年大旱,村民眼看“桃园里”山地和梯田上的庄稼一天天枯萎下去,忧心如焚。适逢小伙子又来到老翁家中,他见老翁愁眉苦脸,询问情形后,竟自告奋勇地对老翁说,愿意帮助桃园里村下一场大雨,解除旱情。老翁以为小伙子说的是安慰的话,没有放在心上。谁料想,小伙子离开老翁家不久,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淋漓酣畅地下了两个时辰。旱情终于解除,庄稼起死回生,“桃园里”又恢复了生机,村民欢呼雀跃,全村欢腾。

  次日小伙子又来到老翁家中,他向老翁说了真情,原来小伙子是东海龙宫的青龟大将,因擅自施雨,触犯天条,将受到严惩,所以前来向老翁告别。老翁热泪盈眶,斟酒为小伙子饯行。小伙子喝完老翁的饯行酒后,昂首阔步地走出老翁的茅屋。须臾,天地漆黑,闪电刺眼,雷声大作,一瞬间复艳阳高照。老翁走出茅屋,发现小伙子倒在地上,已无生命迹象。

  “桃园里”的乡亲们万箭穿心,含泪为小伙配备棺木就地安葬。坟墓刚建好,突然变成一块乌龟形状的大青石(即遗存至今的乌龟石)。

  近年来当地村民在“桃园里”开发,在平整土地时,挖出了许多砖瓦碎片,印证了“桃园里”古村历史上的存在。“桃园里”到山脚的层层梯田,也佐证在岩下村肇始前,就有先民在百药山的山腰缓坡居住生息。沧海桑田,世事无常,不知何故“桃园里”这个古村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是山洪?是兵燹?是迁徙?是瘟疫?是地震?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往事悠悠~~~
风景独好~~~
闲坐烹茗~~~
湘湖新苗~~~
背包揽胜~~~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湘湖周末
   第04版:梦笔桥
老张学车这件事
一段乡愁温新街
春游吼山
追求SCI
奶奶笑了
百药山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