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陆永敢
年年“4·23”,今又读书日。去年全民读书日,萧山日报《文化·悦读》版以《这个春天好好读吧》为主题发表了一组文章,我区作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等创作高手纷纷撰文。无论是《读书永远是一件高贵的事》《懂得如何在高处生活》,还是《做一个幸福的“读家”》《那是我永远的书房》,都彰显了一个鲜明主题:原来作家都从“读家”走来。有人将读书比作看一部私人电影,自己是唯一的观众;有人把读书比作没有尽头的苦旅,心甘情愿享受孤独的境界;有人把读书比如品酒,古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今日“何以解忧、唯有读书”;更有甚者,有人把买房选择离图书馆近一些作为选房要件,那里有他永远的书房,一张薄薄的借书卡,就是打开“书房”的钥匙,常为世界上有那么多读不完书而“焦虑”。
爱读书,会读书,读很多的书,这就是作家们真实的原型。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古人对读书的功利与追求。而今天的人们还发现,读书,不仅益智,还有益身体健康。在琅琅读书声中,能使身体发生一系列有益变化,可以减肥降血压,可以增加肺活量,可以锻炼舌苔神经。据介绍:朗读20分钟,可以使全身增加百分之十的热能消耗,持之以恒,能起到减肥降压的功效;朗读时腹式呼吸,引起胸腹之间横膈肌上下运动,促进肺叶吐出浊气,吸纳新鲜空气,大脑向血管发出缓解紧张的指令,传导血压下降。朗读,不仅是一种思维体操,有助于增强记忆力、表达力,更是锻炼舌头活动的好方式,使舌苔的许多末梢神经都活动起来。“动动口、益长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读书不仅是认识世界的通道,更是文化沟通的方式,丰富生活的路径。它让求知者从中获知,让无知者变为有知。不仅创作由阅读来,作家由“读家”来。而且,在读书学习中,动动眼睛动动脑,动动舌苔动动嘴,一切乐境都可以在朗读中得来。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随着“4·23”读书日的广泛接纳与深入人心,人们把爱好读书,作为一种毫无功利的休闲娱乐,一种了无牵挂的精神畅游,一种修身养性的良好习惯。
读书,益智益身,坚持恒久,必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