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9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快时尚品牌退潮

谁来成为“后少女时代”的主角

  ■记者 王哲君

  8年前,一位多年未见的韩国朋友途经萧山,我说:“难得一趟,我请你吃饭吧。”我把地点定在加州阳光城市生活广场(如今的加州阳光开元广场)。在那个时候,5公里生活圈内,能“拿得出手”的值得带贵客一逛的商圈,不超过3个。

  韩国朋友见到一层有不少知名快时尚品牌,感叹了一句:还不错呢,有这样的大商场。我其实那时不懂他对“大商场”的评判标准,但现在想起来,不谈奢侈品品牌入驻的高端商圈,位居商场要津的快时尚消费品牌,也算“门面担当”。

  可近年来,一度被年轻人追捧的快时尚品牌,现在被冷落,减少/关闭店面,甚至撤出中国市场……同时退潮的,还有我们“少女时代”的消费观。

  曾经无出其右 如今倏然消逝

  8年过去,萧山商圈如今多点开花,很快,随着亚运会的临近,钱江世纪城在中央商务区的带动下,布局多个高能级、有影响力的重大商贸项目。

  再到昔日的商场走一遭,发现那时的Zara Home已经不在了,深陷新疆棉花旋涡的H&M也门可罗雀,我曾经在Pull&Bear买的一件电光蓝毛衣,现在衣服同店面一起不见了。

  杭州嘉里中心地下一楼原本有一家Bershka,有顾客说,去年12月中下旬,门店就没有一件新品,甚至连棉服等冬装都很难找到。几个月后,这家Bershka门店关闭了。

  今年早有消息称,西班牙快时尚巨头Zara的兄弟品牌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最快将于今年关闭所有中国线下实体门店,仅保留官网和天猫旗舰店等电商渠道。

  事实上,整个闭店进程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开始。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的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在全球关店1000至2000家,是2019年计划的2倍,中国所在的亚洲市场或关闭340至400家。

  在远洋乐堤港,今年元旦前后,不仅Pull&Bear关店了,同为Inditex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Massimo Dutti也关了。现在能在地图上找到的Massimo Dutti,只有嘉里中心、来福士和西溪印象城三家门店。

  龙湖杭州滨江天街商场内的Stradivarius门店已于去年12月底关闭。

  今年年初,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这三个品牌在中国分别剩下大约10家门店,且都在打折清货。去年1月底,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在中国的门店数分别为62家、65家和35家。

  快时尚品牌退潮 少女时代结束

  “感觉是自己的‘少女时代’结束了。” 在85后的印象里,这些快时尚品牌店是消磨闲暇时光的去处,是约会前的换装地,是和闺蜜诉衷肠的背景墙。我们好像总能摸着自己不算鼓的荷包,在这里淘到性价比很高的全套。

  我们曾经的“时尚启蒙导师”就是这些快时尚品牌,它们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对于当时的年轻消费者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它们就像一个个服装超市,价格亲民,款式简约,随意挑两件就能搭一身。”常去这些店里消费的李女士说起那时的购物日常,仿佛有许多感慨。

  很多80后女孩都有这样的“出门前体验”:想穿新入手的上衣,可是下装穿什么?一阵选择恐惧后,最终还是瞄准了那条百搭的、从快时尚品牌店内淘来的、屡试不爽的裤子。好像,在快时尚品牌店内,永远不会有买错的时候。

  “裁剪用的是最常见的材料,款式、图案、花色也很低调。”学服装设计的80后Alen曾对快时尚品牌也情有独钟,“不出格意味着不挑场所,不鲜明也意味着不过时,不拘小节意味着不挑身材。”

  不能承受之轻:出街撞衫的风险

  可是这些“不”,似乎并不再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口味了。“店里的衣服便宜是便宜,但看上去都差不多,没有明显的品牌特征。”Alen曾经分析过当代95后的审美偏好和消费习惯,这些与她相差10多岁的弟弟妹妹们,看似佛系、平常的穿搭,却内涵“玄学”和“心机”。

  艺梵的一段“心路历程”反映了一部分“快时尚品牌为何不再受青睐”的原因:“有一次,我满怀欣喜地穿着刚从H&M里淘来的最后一条短裙出街,没走多远就发现马路对面有一个女孩穿得跟我一模一样。而那条裙子穿在她身上并不好看。原本对着装品味很有自信的我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95后、00后关注的关键词不是实惠、百搭,而是“能不能凸显我的个性”“我要和别人不一样”。这种新消费观念的觉醒,导致他们非但对这些快时尚品牌没兴趣,还越来越厌倦廉价、雷同的商品。他们果断退出这个消费平庸物品的循环,甚至拒绝穿“量产”的衣服。

  因而,量身定制的、小众的、限量、轻奢的设计师品牌异军突起,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另一方面随着电商品牌、国潮的崛起,消费者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

  出路在哪仍未知

  的确,Inditex集团的Bershka、Stradivarius和Pull&Bear的商品同质化严重,是低价都挽救不了的最大“槽点”。快时尚品牌盛极而衰,遇到行业瓶颈,想要突破必须寻找出路。

  Inditex集团由西班牙首富 Amancio Ortega 创立于1963年,是全球最大时装零售商。公开数据显示,在截至2020年10月31日的3个月内,Inditex集团收入同比跌14%至61亿欧元,净利润跌26%至8.66亿欧元。而得益于电商业务76%的增幅,第三季度该集团的下滑幅度才得以收窄。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Inditex集团旗下品牌的所有产品在全球均可线上购买。

  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未来Inditex集团有可能以集合店形式出现,以更精简的方式来呈现旗下各线商品。也有部分人相信,今后的趋势不适合巨无霸企业,而是更多小品牌参与更加细分的市场,市场份额碎片化,因此品质要升级,风格要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千禧后”涌入,导致创新过剩年代的开启,消费品领域巨无霸企业将越来越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谁来成为“后少女时代”的主角
~~~如何判断得了风湿免疫性疾病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镇街
   第05版:民生
   第06版:生活
   第07版:广告
   第08版:财经周刊
夏日好味来自羊肉串的幸福
快时尚品牌退潮
名中医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