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2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董光中:半个世纪的影像记录人 为城市留影为历史珍藏

董光中(1933—2014)

  ■记者  魏乐钇  通讯员  陈新

  时光荏苒,惊鸿一瞥,沧桑巨变,光影见证。一台相机,有人拍出一幅幅风光大作,有人记录下一次次精彩瞬间,亦有人画出一张张光影涂鸦,但还有一些人,他们用相机见证了城市的变迁。

  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70年,建党100年……在书写这些重大节庆日时,见诸于各个媒体的图片成为珍贵的历史档案,而“董光中”无疑是见到频率最高的作者,而且没有之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区档案馆开展档案征集活动。近日,董光中的儿子董江心专程来到区档案馆,将数千张由董光中拍摄的珍贵城市相片(包含底片)赠予区档案馆。“这是我们儿女对父亲最好的纪念,也是他老人家对萧山最深沉的感情。”

  也许文字书写的历史不是十分准确,但是,老照片是历史的最写实的底片,也是记忆的最真实的载体。在董光中先生半个多世纪的摄影生涯中,他用自己的双脚走遍了萧山的各个镇街、各个村庄,用他手中的相机,详实记录了萧山社会、文化、经济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拍摄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与新闻照片。

  “董光中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萧山半个多世纪历史长卷的唯一忠实记录者。”时任萧山区文联主席王东初这样评价。2015年,浙江摄影出版社专题出版《董光中纪实摄影作品集》。城建、交通、生态、教育、水利,一个个发展的印迹,一幕幕悄然的变迁,都被董光中用独特的视角、永恒的光影捕捉,让人感受到时代变迁的同时,更让人们感慨萧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接力创业,成就了现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诗画新萧山。

  用镜头记录变迁

  董光中先生,1933年出生于浙江嵊州,1954年在《萧山报》担任记者时开始从事摄影创作。

  一副黑框眼镜,穿着深色马甲,走到哪里相机就背到哪里,这是董光中给人的第一印象。

  他背着相机,穿梭在萧山的公园、街巷、角角落落,奋力捕捉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父亲在时常常说,好照片可遇不可求,要有耐心等。为了拍一张心仪的照片,有时得等几个小时。”据儿媳上官碧霞回忆,很多时候董光中天不亮就背着相机出发,边观察边取景。“还有几次,原本在家准备吃饭,我公公看到外面的晚霞很好,不等吃饭就出门了。”

  现在萧山交通发达,去哪儿都很方便,而在上世纪60年代,董光中拍摄只能靠步行,许多偏远的村子至少要走七八个小时,到拍摄地已是黄昏。晚上他便睡在公社办公室,用三张长凳拼成一张“床”,抱着那台如同自己生命一样宝贵的相机和衣而睡。特别是萧山的每一期围垦,都留下了董光中的身影。他拍摄的围垦作品,不仅有气势恢宏的大会战场面,有与狂风巨浪搏击的特写,也有供销人员送货到围垦、医护人员送医到现场、思想宣传队送演出到一线等温情而热闹的画面,为萧山围垦留下了丰富的珍贵史料。

  每一幅摄影作品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难忘的萧山故事,都印记着时代的痕迹,有着让我们流连的动人景致和故土情怀。

  在人生征程中,董光中亲历了“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等诸多历史时期,目睹了改革开放40年国家和家乡的发展变化。多年的摄影生涯,也让他积累了大量的摄影资源,他用影像抒发情感,先后整理出了“农业学大寨”“镜头里的史无前例”“梦迴金州”等专题摄影作品,以及反映改革开放后农村发展变化的“岛富喜事多”“蓝色的梦”“劳模风采”“奉献者之歌”等诸多优秀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带着时代的元素和气息,成了历史档案中有价值的影像内容。 

  用整理回顾历史

  2014年,董光中先生因病逝世。董老去世后,家里人按照其遗愿,开始着手整理其生前的所有相片。

  “父亲是个意志坚强的人,也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当时重病在床时,他依然心心念念摄影档案的整理工作。一般都是他会先选出一批反映萧山社会发展的史料照片,我将这些照片贴到素描纸上。”上官碧霞拿出一叠边角有些磨损的素描纸,四张照片为一页,“父亲对照着各个时期的影像图片资料口述,我对应撰写下记叙性文字,全部整理完成后,他还会带上老花眼镜,用红笔一一修正。”

  在董江心家中,我们见到了历经多年整理完毕的所有摄影作品。六大箱摄影作品均按照年份标注了时间,打开箱后,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的一包包档案袋。“最开始整理的时候所有相片混杂在一起,我们只能根据底片一一寻找对应相片,再对照年份与景别开始分类,确认完成后还需要将底片塑封,防止底片损坏。”上官碧霞简单向我们解释了整理相片的流程。“萧山也可以算是父亲的第二故乡,我们也希望这些影像照片由档案馆保存,以留在社会的形式一直流传下去。”

  “以前没有摄影,只靠文字记录,历史人物以及事件、场景都是抽象的。有了照片,人们对过去的生活不光靠回忆,它变得非常直观真实。”区档案馆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受捐意义重大,董光中先生的摄影内容见证了不同时期萧山的发展,对于本土档案研究也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载春华秋实。从这些精彩图集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萧山前进的足迹,也深切地感受到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岁月无声,轻翻档案驻足回首,既是对往日时光的追忆,更是为了在新起点上整装出发而加油鼓劲。

  在此,向每一位为萧山历史留下档案的人,致敬!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亚运
   第04版:镇街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题
   第07版:民生
   第08版:财经
   第09版:房产
   第10版:房产
   第T01版:今日瓜沥
董光中:半个世纪的影像记录人 为城市留影为历史珍藏
永兴公园即将改造 12大变化亮点多
我区“一键急救”报警平台上线
我区举行贺知章与诗路文化高峰论坛
区妇联探索3种组织模式 构建立体多元开放的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