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萧山的桥(九十九)

前进革命桥

前进革命桥一景
前进革命桥桥洞
前进革命桥桥额

  ■文/图 王建欢

  前进革命桥位于衙前镇四翔村张家埭自然村境内,南北走向,横跨张家埭湾头河,为单孔石梁桥。

  桥梁紧邻六社土地庵与菩提庵(早年拆除)以北的河道上,全长8.50米,宽1.60米,桥孔4.10米,桥面由两块石梁铺设而成,南北桥堍各有六级台阶,东西桥额各刻有“前进革命桥”五个阴刻字体,落款为“一九六六年十二月”,桥额与落款字体带有上世纪六十年代标语体特征。

  据张家埭一位姓方老人回忆:当时建桥的年份正值“文革”初期,物资相当紧张,主要是缺少石料和水泥,建造桥台的双联石东拼西凑倒可以办到,就是这桥梁石很难办到,后来得知后方(自然村)的一户人家有大石块可以做桥梁,于是协商好就把它抬了过来,这桥才得以完成。由于桥门造得比较宽,连六吨位的水泥船也可以通过。这座革命桥还有一段特殊的记忆,那时候,每到大的节日和重要的庆祝活动,就会在桥上搭起彩棚,扎上松柏枝条,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庆祝和热闹一番。

  四翔村是在2005年四村村与翔凤村合并以后的村名。桥名中的“前进”是当年生产大队的名称。据《杭州市萧山区地名志》记载四翔村:“……合作化时成立前进高级农业社;公社化后与明华村合并为坎山公社交通管理区前进大队”。此地地肥水美,地处航坞山西面,西小江北畔,这里原是浦阳江古道,历史上常常发生水灾,种植农作物往往是十年只有三年的收成。自从明朝中期浦阳江改道后,西小江的滩涂变成渔樵耕读的好地方,周边村子的各姓纷纷搬迁此地耕种,于是就有四村、六社等地名。从此江滩边的草漾之地成为一方沃土。

  一桥横跨南北,两岸变通途。革命桥建好后,给河两岸村民生产、生活等带来了便利,也成为艰苦年代深刻记忆与特殊时期的精神象征。当年村落的公共设施可谓百废待兴,条件艰苦,物资匮乏,但社员同志们团结一心,不怕吃苦,怀着革命的情怀建起一座桥梁,可以说是上世纪前进大队的建筑杰作。

  如今革命桥有近50年的历史了,依然屹立在河上,而且桥台稳固结实,桥梁石十分坚挺。近年由于村里的道路建设,又建了新的桥梁,于是在桥上行走的人越来越少,虽然对革命桥的记忆越来越淡忘,但“前进革命桥”带有标语体的桥额依然醒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萧山的桥(九十九)~~~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题
   第08版:专题
   第10版:专题
   第11版:天下
   第12版:人物 城记
王宗炎——世进士第主人
前进革命桥